立即捐款

不可持續的中國發展

不可持續的中國發展

(圖:Reuters)

世界在高度發展之下,全球不同地方也因為發展出現了各種的問題,環境的污染、社會過份貧富懸殊、經濟過份強調增長…… 「可持續發展」的提出,是針對發展帶來的問題,當中包括環境、社會及經濟,計劃發展的時候需要平衡這三個方面,以免過分著重一個方面,而忽略發展可能帶來的其他問題。然而中國今天的生產模式,很多時候過份著重經濟的利益,導致社會及環境出現不同的問題,一時的經濟利益長遠去看將會得不償失。中國發展的不可持續,問題終究將會爆破,而且爆破的時間,似乎已近在咫尺。

廠房沒有了靠什麼「糊口」

最近的一段時間,「撤資」的新聞不絕於耳,外國企業的逃離中國,把中國的生產線裁減,可以想像這樣的情況,將會帶來大量的工人失業。中國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主要發展的第二產業,而且依賴外國品牌企業投資中國,像成衣、玩具、紡織、加工、電子等輕工業,由於中國能提供大量人力,故此能招來此類工業來中國設廠生產。然而在近幾年的時間,在人民幣匯率連年上升的情況,中國的生產成本不斷提升,工人的薪酬亦不斷上漲,中國生產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一些工廠亦因此搬離中國,在東南亞等人工較便宜的地方設廠。

中國的情況及生產結構,與全球化下的生產模式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而中國今天面臨的處境,亦與八十年代香港製造業北移的成因有著相似的情況。輕工業依賴人力密集生產,低成本及低工資是企業留在當地進行生產的重要誘因,而中國與八十年代香港相似的地方,其自家品牌多為外銷出口之用,而本地市場方面,中國的品牌亦較難與外國企業進行競爭,其主要原因是本地品牌的知名道及消費者的信心較低,消費者多相信外國品牌的品質,因此縱然是中國製造,中國的消費者亦多選擇外國的品牌多於中國品牌,早前的中國人搶購日本電飯煲以及在外地狂掃貨品等事件可見一斑。中國人對自家貨品沒有信心,當外國企業大量撤離的時候,可以想像中國的貿易赤字將會加大。

為了增長而出現的一帶一路

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或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什麼是一帶一路,是否真的會帶來實際效益呢?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帶一路的操作,「一帶一路」的目標主要是透過提供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發展基礎設施,把在中國生產過剩的資源輸出,如鋼鐵、煤等原料,以至興建鐵路,如最近為印尼興建的高鐵,以及計劃由中國連接到歐洲的鐵路,這樣除了可運用中國生產的資源外,更可輸出中國的重工業,提供服務以造就中國的服務產業興起。

然而最近看見一些中國協助興建設施的國家,其民眾對於中國的建設是否接納呢?而中國又是否可以透過這樣的協助而生存呢?我們要問的是,這些國家憑什麼購買中國的生產品,為什麼有品質較好的日本鐵路,卻要選擇中國的出品呢?而細心觀看印尼選擇的原因,為什麼中國興建的就不需要向外借貸呢?當中的確令人想起,這是中國先給予印尼補助,再買回自己的興趣鐵路權,情況可以用「以本傷人」去形容。而事件亦令我想起六十年代的共產中國在非洲贊比亞興建鐵路的故事,當年中國同樣是無償為該國興建鐵路,不顧中國國內的飢荒情況投注大量資源予這個非洲共產兄弟,當天的興建是為了共產的情誼,今天卻是為了製造數字,使經濟看似繼續增長。

而從這裡你會問,到底香港可以如何把握「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呢?答案顯而易見,香港的「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以致將來的「機場三跑」就是機遇了,可是由於香港是中國的「屬土」,因此無法「被資助」,相反香港是「資助」或應該用上「進貢」的地區。從以上形容的情況可以想像,如果中國持續這樣的經濟模式,是否可以使每個中國人也有良好的生活質素呢?香港會如何被榨取金錢呢?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環境的問題

能夠符合可持續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是發展不只是這一代人的事情,還需要顧及下一代人,甚至是未來所有人的需要。然而今天中國的發展,是否平衡了社會、經濟及環境的需要呢?還是中國的發展只重視經濟,忽視社會及環境的需要呢?當看見高污染工廠就在農田隔鄰,當很多農田被轉換成為房地產,中國人滿足了現有經濟的需要,那些數字的增長,然而造成的破壞又是否那些數字的增長可以填補的呢?污染農田生產出來的食品,帶來的健康問題,對人類或是動物造成的痛苦,又是何價呢?回復農田的舊貌,以及清除環境污染帶來的問題,其成本又是多少呢?2008年的中國毒奶粉的事件,到今天中國人仍不敢食用自家生產的奶粉,中國自家品牌的形象以及消費者的信心建立,需時經年,但是破壞只需要一舜間,同樣道理,今天中國的環境問題,將會使中國生產物品的品質大打折扣,當「中國生產」與「會爆炸的」掛勾,中國的前景將會如何?

不要當全世界是傻子

生產依循潮流,發展沒有規劃,中國的發展早早已出現問題,生產過剩反映中國的物品沒有買家接頭,而問題的核心或許源自中國的模式以及中國的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三個要素(社會、環境、經濟),實需要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配合,政治制度沒有有效的介入,或是為社會進行長遠的規劃,發展就會出現失衡的現象。

今天中國的情況,其實全世界也有目共睹,外資企業的撤離中國,中國人自身出走移民外地,其實也反映他們自身對中國的信心又前景悲觀。或許消息的封閉使外間的評論不可流入中國,但除了狂熱分子外,相信中國國內仍有更多的人,他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有能力的人已選擇離開,未來中國將會怎樣,那個中國夢是否是時候醒來,或者在隨後的時間將有答案。

到底面子重要,還是未來重要,到這一刻中國是否仍有選擇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