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當香港有始有人辯論 "隱青",國內卻出現 "憤青"一詞,他們捲入各式對日、對韓的民族主義活動。下文報導浙江大學一起小事,也可以註解一下當前中國民族主義反日浪潮的現象。
--------------------------------------
當民族主義憤青以一種愛國形象出現在公衆面前的時候,也對中國社會提出了一道“愛國還是誤國”的難題。在全球化時代,如何引導民族主義正確的發展,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認真思索的問題。
浙大事件始末
國際先驅導報杭州特約記者潘凱報道 2004年10月21日,有衆多人參加的遊行引起了社會各界注意,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一次普通的浙江大學中外學生之間的口角。
事情緣起于一位韓國女生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BBS上出售幾件衣服,隨後就有人回帖要求抵制日貨和韓貨。該女生也不示弱,指責中國人沒有品味、窮,接 著又炫耀韓國人的富裕與時尚。一位元知情者告訴本報記者,當時在線的中國學生都很憤怒,開始予以反擊,主要是爲“維護國家的尊嚴”,同時言辭也比較激烈。
隨後,韓國女生的臺灣男友開始給該版的版主打電話,要求到籃球場解決這個問題,版主將這一電話公佈以後,有人給這位韓國女生發去了一條短信:“沒什麽事情,想問候一下你母親。”女孩隨即大怒,回電話追問該同學是誰,這位同學答道:“我是你大爺。”
“交鋒”過後,韓國女生查到了這個電話的主人,於是偕同男友和另外一個人來到該男生宿舍,並威脅說:“我給某某校領導一個電話,能直接讓你退學,現在對留學生是很重視的。”結果,該男生自願在宿舍裏被三個人每人打三拳,並在食堂請客吃飯。
事情本來就到此爲止了。但在場的中國學生被激怒了,許多人隨即聚集到學校保衛部門門口,要求給出說法,在交涉未果後,大批學生開始在校園內遊行。直到淩晨2點多,人群才散去。事情雖然過去了幾天,但是仍有許多浙江大學的學生在網上發貼抱怨“打人者至今仍逍遙法外”。
一次中國學生和留學生之間的衝突在被迅速摻入“國家”“民族”等概念之後,變成了一件帶有“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事件。
事實上,近年來的許多事件最後都被套上了這些外衣。一位參加了這次遊行的浙江大學學生說:“其實我到那時(遊行前)還沒想清楚爲什麽要討回公道,不是自願被打的嗎?”
“後來有人告訴我,同胞受欺侮了,而且是被威脅在先,一定要維護尊嚴……由於此次事件本身比較猥瑣,也缺乏實質內容,於是繞紫金港遊行顯得非常無趣。但是我們鬱悶,我們要發泄……”
而另外一名拒絕參加遊行的浙江大學的學生則顯得比較理性。“我比較反對將兩個人之間的衝突變成什麽維護國家榮譽的事情,因爲這個事情中國人和韓國人雙方 都有責任。因爲現在許多人閑得無聊,很容易加入到這種活動中,但是,當氣氛一旦搞起來以後,很多人就真的覺得自己是在維護國家的榮譽,這樣就很難收拾了。 所以我不參加這種活動。”
出處 200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