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發表的研究顯示,2012 年全球因空氣污染而死亡人數高達 700 萬人,佔全球該年度死亡人數的 1/8,其中有 370 萬宗死亡與室外空氣污染有關;世衞亦指出,在各項環境因素當中,空氣污染已經構成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公共衞生風險。
CAN 行政總裁鄺芯妍表示,香港位處世衞劃分的西太平洋區內,而根據世衞分析,西太平洋地區及東南亞地區的較落後和中度發展國家,錄得較高的空氣污染致死數目,即使香港位列較發達地區之列,但污染不分國界,絕對不能忽視空氣污染造成的公共衞生威脅。
鄺小姐指出,由達理指數 (Hedley Environmental Index) 反映,本港因空氣污染而提早死亡的人數繼續上升,去年達 3,100 多人,是 2003 年「沙士」造成的死亡人數的 10 倍有多,而衍生的留院床位日數亦多達 153,000 日;世衞的研究一方面從全球角度印證空氣污染正造成日益嚴峻的公共衞生危機,另一方面亦提醒各國政府,不應再對人命損失視而不見,而應立即履行改善空氣質素的道德責任。
世衞官員的進一步分析指出,室外空氣污染與冠心病及中風等嚴重疾病關係密切,各國則在運輸、能源、廢物處理及工業等範疇實行有違環保原則的政策,造成過度排放;世衞亦建議,政府必須加強政策協調,採納更符合公共衞生標準的策略,從而降低衞生政策的成本,同時亦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衞生部門在這方面更要擔當重要角色,按照空氣污染的科研證據,提出改善空氣質素的政策建議,以拯救更多生命。
鄺芯妍表示,當局有必要正視空氣污染造成的公共衞生危機,更積極地回應區域及本地的空氣污染情況,而衞生署亦不應等到五年一度的法定 AQO 檢討時才提出政策建議;她建議環境局、環保署及衞生署可建立「中期檢討 (interim review)」的制度,歸納整理每年的空氣監測數據,以及市民因空氣污染相關疾病而求診、住院以至死亡的個案數字,分析每年度的空氣與公共衞生最新形勢,並提出短中期改善政策建議,從而發揮空氣質素管制措施的成效,挽救更多生命。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