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堵無形的牆 ——難以跨越的新媒體監控

文/ 沈達明

大霧彌漫著北京的塵囂,讓這座城市自08奧運會之後,再次登上了世界媒體的頭條。美國駐華領館預測空氣質量的App應用軟件被當局強行下架,令北京市民少了一個比官方數據更為可靠的信息源。政府對蘋果App的查禁並不稀奇,只不過這次針對的是一個「生活用品」,以往遭受打壓最嚴重的則非新聞媒體莫屬。

在移動新媒體浪潮來襲之時,政府權力機構一直在「與時俱進」,早已築高了那堵無形的牆。今年7月,香港《陽光時務》出版沒幾天,App便從蘋果App store消失,內地的讀者無法下載。這本新聞雜誌重蹈了國內另一電子刊物《牛壹周》的覆轍。

去年7月底,幾名熟悉新媒體的年輕人製作出第一期《牛壹周》電子雜誌,在蘋果ipad上免費提供下載閱讀。對於他們來說,辦雜誌純屬「玩票」,「至於能有多少個下載,並不是很在意。」上線後,讀者的偏愛和飆升的下載量,讓他們見識到新媒體聚焦熱點、凝聚共識的力量。隨後,他們正式設立了編輯部。「我們的付出收獲到了很好的回報——有些回報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好——這也極大的鼓舞了我們,決定把這件事情繼續做下去」,雜誌的常務主編老妖回憶說。

從創刊號的內容可以看出,這本雜誌刊登的文章大多出自國內敢言的公共知識份子及媒體人,如賀衛方、冉雲飛、李海鵬、連嶽、韓寒等等,他們都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這也是雜誌一創刊就倍受追捧的原因之一。同時,這本雜誌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分析時事,其中涉及不少當局認為政治敏感的話題,更包括一直在押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老妖談到雜誌的理念時強調:「我們並非媒體人,也沒有官方背景,我們只是作為一幫設計師,同時也作為一幫社會人,通過《牛壹周》來傳遞自己的情感、喜好、價值判斷和表達,我們關注那些在平媒上無法出現,在互聯網上也常常被和諧和忽略,但確實值得傾聽的聲音。」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雜誌做到第十六期的時候,卻從蘋果網店下架了。據該雜誌編輯描述,2011年2月21日下午他們接到来自苹果公司北京办事处的电话,稱根據有关部门的要求,因为雜誌内容涉嫌敏感內容,《牛壹周》App已在中国区(不包括港澳台)被强制下架。由於雜誌的讀者群體基本都來自內地,編輯部決定停刊。

他們在網站上發表了一份聲明,文中充滿了對停刊的無奈和對當局打壓的不滿。聲明說:「首先、作為一份本土中文雜志,它已被迫失掉了最主要也最需要的受眾,傳播注定受限,意義也就變得微茫;其次、貴國貴黨貴部門G點游移、High點詭異,我們猜得中元宵節的燈謎,卻猜不到下一波的敏感詞;再次,我們不認為委屈就可以求全,求淫棍放手勸打手溫柔,不如對鏡自罵三聲傻逼;面對強權就抽掉自己的骨頭,也只會愧對《牛壹周》這個名字。」

《牛壹周》和其後《陽光時務》的遭遇,在當今中國恐怕無可避免。雖然新媒體以獨特的傳播方式,繞過權威部門,將發言權歸還到普通公民手中,但這並不代表言論大開的時代已然來臨。世界各國政府都有應對社會媒介發展變化的不同手段,但多是利用和規範,而中國的特殊之處在於,政府將已有对互聯網令人詬病的封鎖查禁政策,基本上直接地移植了過來。法令、禁令、自律等各類監控手段,令移動媒體同樣難有自由喘息的空間。

有關中國新媒體的法律法規在全世界最為嚴密,執行手段也頗為龐雜。《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電子出版物管理暫行規定》等不少法律條文均對媒體有嚴格限制。何清漣所著《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一書對此做了全面和詳細的分析。她總結道:「媒體不過是中國政府的宣傳工具。政府通過控制新聞媒體,剝奪了中國人民的知情權,達到了美化社會、控制公眾思想的目的。」

從事互聯網政策研究的南京大學教授李永剛認為,互聯網與移動媒體的監管應屬同一部門。他說:「國新辦今年新掛了一個機構的牌子,叫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估計是為了建立大監管格局而走出的第一步。國信辦下設網絡新聞宣傳局、網絡新聞協調局、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等三個部門。監管新媒體大概是新聞宣傳局的職能。」

面對中國政府的特別要求,外國企業也只好「入鄉隨俗」。據一位蘋果公司前員工透露,蘋果公司特別在北京安排專人,負責與當局協調App Store的內容過濾,配合政府部門及時查禁含有敏感內容的App應用軟件。「幾個月前有個藏獨相關的App,被連夜撤架了。」他說。新媒體觀察者周曙光補充道:「據網民反饋的經驗,要求刪除內容通常都是電話或QQ通知,沒有書面通知。一旦有書面的文件證明刪除貼子的事實存在,接下來就可以追問刪貼的標准了。」

政府宣傳部門一方面在不斷強調新媒體的發展壯大和網絡文化繁榮,另一方面卻將《牛壹周》、《陽光時務》等民間媒體強行下架,也未提供任何書面的查禁理由和說明。不過從官方部門的報告及官方媒體的評論中,仍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今年7月,中國社科院發佈《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強調新媒體已成為「各種利益集團影響政治的工具」,並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必須加強管理。報告列舉2010年1月谷歌「退出中國」,認定整個事件「從頭到尾就是一場谷歌公司與美國政府聯手精心策劃的政治陰謀」。

《人民日報》不久前發表文章,呼籲黨和政府應利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稱,「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應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又應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這類理論依據,針對「政治思想不正確」的新媒體的查禁行動自然是「水到渠成」。

《牛壹周》雖然不復存在,《陽光時務》也在海外艱難支撐,但這股普通公民的辦報理想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未曾磨滅,民間社會的話語力量微弱卻堅強。「作為一本刊物,它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征服。」《牛壹周》主編老妖在停刊時留下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