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爭取民主」系列七:〈駁反對民主的一些理由〉
2004年
http://www.wam.umd.edu/~bschan/miscellanea/miscellanea-29.htm
題目起得不好,但夠清楚。說的就是要反駁別人反對民主的理論,甚至謬
論。落在香港這地方,談的就是特首和立法會的普選問題。直覺上,一般人
都不會反對民主。但當真正討論細節時,反對聲音便會紛至沓來,而且聲言
不是所有人都要求民主(能來一次投票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要求民主嗎?)。有甚
麼理由反對民主呢?很多,多得可以在思考方法課內給學生們做十次八次的
練習。對的,反對理由雖多,但也多是謬論,只適宜用作思方的批判教材。
很可惜世人總愛宣揚歪理。唸思方的人切記:不要以為世上人人都願意有正
確的思考。
閒話說過,進入正題。在香港反對民主普選的理由有很多,但很難全部列
出,掛一漏萬在所難免。信手拈來想到以下幾個理由:
一) 民主地區的政權也不見得有良好的素質。經典例子是現在的台灣。另外還
有菲律賓等 (所以香港也不應有普選?)。
答:香港現在很好嗎?誰認為董建華是一個好的政治領袖,請舉手。
二) 看立法會直選那班議員的素質!這樣的人你放心讓他們來主導香港的政治
嗎?(意思就是要保留功能組別?意思是特首一職不能普選?)
答:難道在鏡頭前舉中指,在議事?裡睡覺然後說是「?身支持特首」的議員
才是有素質?
以上兩個答案都有點戲謔意味,但卻了點出一些事實。很多人在反對民主的
同時,卻忘了看沒有民主的一面是怎麼樣。或許,我們會說普選有可能選出
一樣差—甚至更差—的特首和議員。這絕對是有可能的。但反過來又怎樣?
反過來就有保證嗎?好像也不見得有。兩者的唯一分別是:有民主時,我們
可以投票換走不稱職的政客。沒有民主呢?對不起,請你忍忍吧。這就是有
民主和沒有民主的最基本分別。
三) 香港現在還未夠成熟進行全面普選。民主的實踐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答:這個說法現在似乎最多人在說,也在某程度上得到不少支持,值得詳細
討論一下。
首先要留意的是這個說法似乎並不否定民主的價值,和之前兩點有些不同。
這觀點只是在說要等待「時機成熟」而已。當然,問題來了:甚麼時候才是
時機成熟呢?我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時開始談香港的民主,至今也廿多年
了。台灣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全面普選,我們呢?我今年廿五 歲,不知是否要
等到我們這一代人都垂垂老矣才是時機成熟?
我如此悲觀,是因為這個「時機成熟」的說法看似成理,實則含混不清。最
難解的問題是怎樣才能決定一個地方的人成熟與否到一個可以有民主的程
度?為甚麼成熟才可以有民主?怎樣才是成熟的民主?要知道,民主是需要
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的。我們不能要求全民都去修一門「民主課程」,然後
待所有人都及格後就可以有民主。在實踐民主的過程中,我們才有機會看到
不同的問題所在,然後再加以改正改善。任何地方的民主都需要在實踐中完
善自己。我們不能在沒有的民主的情況下要求全民皆有民主的修養。
但這樣說來,「循序漸進」式的民主豈不是正好可讓大家好好學習怎樣投票
嗎?或許我們可以等到全民皆懂得投票給「正確人選」後才全面普選,這樣
豈不更能保障大家不會選些「反中亂港」的人士去殘民以逞其港獨的妄想?
(學得似模似樣吧?)
問題其實又返回原點。說要「循序漸進」,那麼要漸進到何時?要等到他們
口中的「港獨」份子到死光了嗎?但這是不可能的。人都懂得為自己的生存
奮鬥,政客更是。若敵人死光了,便要幻想和製造另一批出來,不然怎能告
訴主子自己還有價值?
退一步而言,說要「循序漸進」,那麼在漸進之前的政治制度又是怎樣?用
香港的情況來說,是有一半的立法會議席由一小撮人決定,特首的選民更是
香港一小撮中的一小撮人。這樣的制度能夠讓民眾有足夠的機會「練習」民
主嗎?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功能組別已有十一人自動當選,這些情況除了
讓我們更能明白沒有民主的壞處外,還有甚麼練習的價值?
我曾經寫過很多其他文章談論民主的核心價值何在(那些文章都放到我的個人
網站了。http://www.wam.umd.edu/~bschan)。或許我可以在這裡再重申一
次。民主的重點在於能夠有機會換不同的人當政治領袖,是世上唯一對「絕
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的防腐劑。領袖換得頻密未必是好,換上來的也一樣
有機會更差。但重點是有機會換人做做看,換不換的抉擇權在人民手上。而
對比起以往要用流血革命的方式來結束政權,民主制度也可減少社會要更換
政權的成本。這些事實,我實在想不透怎樣可以駁得到。或許這也是為甚麼
反對普選的人往往難以自圓其說,甚至要顛倒黑白混淆視聽轉移視線了吧?
還有很多反對民主的理由(或似是而非的理由),來不及一一列舉。有機會再
和大家說說看。
二零零四年八月五日
寫於美國馬里蘭州大學校園
(人文月刊‧零四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