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核電歸零」是務實和可行的──康世昊談台灣反核運動

康世昊
康世昊(右)來港出席反核論壇。左為美國 Physician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的代表 Robert Gould。(張彩雲攝)

福島核災難一週年,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康世昊來港出席反核論壇。他在論壇上指出,福島核災前,台灣反核運動一直處於低潮。一般人認為,台灣朝野既已對「非核家園」有共識,核能問題已經沒有甚麼好談,反核運動中人則認為運動已經失敗,因為核能第四發電廠(核四)繼續興建。但是,福島核災令形勢大變,台灣人對核電廠安全的信心大跌,開始聆聽反核運動的訴求和理據,反核運動亦得以重新整合力量。康世昊說:「過去沒有反核的,現在都站出來了。」

反核四抗爭二十年

台灣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興建第四座核電廠,預計投資台幣1800億元,並於1994年建成。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社會運動迅速蓬勃發展。環保團體跟核四預定地鹽寮的民眾串連,以環境和安全的理由反對興建核四,從街頭到議會不斷以各種方式抗爭,多次舉辦人數以萬計的集會和遊行,加上跟民進黨的緊密合作,反核四的抗爭運動成為九十年代台灣最重要的社會運動之一,自然也少不了青年學子的參與。

康世昊說:「我20年前就參加反核行動了!」外表看來像個小伙子的他,現在是台灣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的教授。20年前他剛進大學,正值反核四抗爭運動如火如荼。大學畢業後,他加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環盟)的台北分會當幹事,全情投入環保運動。

2000年環盟台北分會宣佈獨立,易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康世昊解釋,他們脫離環盟,其中一個原因,是雙方對如何推進反核議題有嚴重分歧。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是國營電力公司,環盟主張開放電力市場予民營事業,打破台電的壟斷地位,又主張增加使用天然氣。他們對環盟的主張有保留,特別為此研究日本和美國加州的經驗,發現電業民營對解決核電問題沒有多大幫助。康世昊笑說:「我們思想較左傾。」除此之外,雙方對在立法院的示威應進行到甚麼程度,也有分歧。

同一年,台灣第一次出現執政黨輪替,民進黨成為執政黨,不久行政院即宣佈停建核四,反核四運動成功在望,可惜因為民進黨的推進手法過於拙劣,觸發憲政風暴,民進黨結果妥協,讓核四復工。此疿令台灣反核運動受到重大打擊,尤其是艱苦抗爭了十多年的鹽寮居民。反核運動內不少人對民進黨非常失望。康世昊說,環盟跟民進黨關係比較密切:「他們比較喜歡找民進黨加入。搞行動和遊行時,如果有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出現,他們就會先讓民進黨的人說話。綠盟的態度是不一定要靠民進黨的力量。」但他強調這並非他們脫離環盟獨立的原因。

民進黨後來在「環境基本法」中加入了「非核家園」的條款。按照這條款,現有核電廠退役期限一到即停止運轉,但核四仍必須繼續興建。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以成效不彰為理由,廢除行政院成立的「非核家園推動委員會」,又表示會考慮在現有核電廠退役後,在原址另建新的反應堆。康世昊說:「國民黨的立場本來就是擁核的,對它來說,如果可能,核能應該復興。」

雖然運動受到重大挫折,綠盟一直沒有停止反核活動。「2000年後,我們把大部份時間用在協助鹽寮反核自救會上,跟他們一起辦活動,希望他們能恢復信心。」鹽寮是台灣東北角海岸一條小漁村,位於台北縣貢寮鄉境內,人口約有一萬。台電選擇在鹽寮興建核四,觸發當地居民組成反核自救會,持續抗爭二十多年。

2005年起,綠盟以社區文化營造為主要手段,通過反核紀錄片巡迴放映,向年青一代宣傳和介紹台灣的反核運動。他們又參加每年在貢寮舉辦的國際海洋音樂祭,在那裡宣傳反核。「音樂祭有很多獨立樂隊參加,他們本來就對社會有自己的看法,看到我們後感到很有意思,會跟我們連結。」

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自2000年開始在福隆海浴場舉辦,每年吸引大批年青人參加,台北市民也愛在那裡的海灘游泳。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離海灘不遠處正在興建的,是一家核電廠。「當我們告訴在海灘玩的人,他們背後就是核電廠時,他們大都嚇一跳,說這麼近哦!」

努諾客
去年夏天,綠盟和努諾客在貢寮海洋音樂祭上宣傳反核。(孫窮理攝/圖片來源

「連日本都做不到,台灣能做到嗎?」

康世昊指出,台北縣一半面積在核電廠20公里範圍內。雖然核電廠離人們生活的地方不遠,但很多人連核電廠在那裡也不知道,也沒有想核電廠是否安全;福島核災難發生前,台灣超過六成人對核電安全表示有信心。人們對核電安全的盲目樂觀,既因台電對相關資訊的壟斷,也因人們對日本技術的信任。

「在台灣,台電是唯一規模較完整的電力公司,也是唯一的國營電力公司。台灣所有電廠發電量合共是多少,可以發展多少再生能源,成本是多少等等的數據,都在台電手裡。所有大學的電機工程研究和其他相關研究,都依賴台電提供研究經費。台灣至今沒有獨立的電力及能源研究機構,很少這方面的獨立學者能夠為公眾提供資訊。」換句話說,台灣民眾只能選擇相信台電的講法。

當然,台電也很會利用經濟修辭,在核電和經濟發展中間劃上等號。康世昊說,以前很多人相信,缺電不但讓生活不便,工廠的生產也會受影響。

「20年前,台電說:『不建造第四家核電廠,台灣會缺電,經濟發展會受影響。』但核四至今未建成,台灣並未因此缺電。台灣的經濟發展有沒有後退?有,但不是因為缺電,而是因為企業外移和世界經濟緊縮。所以我們強調,即使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不使用核電,經濟也不會受影響。台電只是用一些很狡猾的方法編整數據,在人們心目中製造出沒有核電,經濟會受影響的印象。」

康世昊繼續解釋:「人們只聽說核電非常重要,根本不知道核電佔台灣電力供應不足20%,核四的兩個反應堆建成後,供應的電力也只佔8%。與此同時,台電的備用電量就超過兩成!」

跟香港人一樣,台灣人都很相信日本的管理和技術。「台灣人對日本事物的信任很高…尤其是老一輩,他們認為日本政府很會管理,日本人做事很可靠。」台電利用台灣人對日本事物的信任,會宣傳說:「青森的蘋果都那麼好吃,但你們知道青森縣附近就有核電廠嗎?」然而,正因為過去台電這種策略,福島發生核災,對台灣人來說,震撼更大。「台灣人會說,連日本都做不到,台灣能做到嗎?」

台灣民眾反核_2
福島核災難後,台灣民眾走上街頭反核。圖片來源

反核運動重新起動

福島核災後,人們再次對核電安全感到憂慮,媒體的態度也有轉變。「過去媒體大都是擁核的,每當我們對台電一些問題提出質疑時,他們都會報導台電的說法,問題都好像不存在一樣,現在情況稍為好轉。另外,一些過去立場搖擺的各類人物,現在都搖擺回來了,尤其是一些政治人物,因為他們對媒體有一定影響力,他們的立場也會影響媒體的關注程度。」

但是,基於過去的經驗,康世昊認為反核運動不應寄望政治人物或政黨,儘管他承認像民進黨那樣的政黨,動員力確實比民間團體高得多。「問題是民進黨在論述上早已經輸了。他們已經沒有這方面的人才,而要依賴我們這類組織為他們提供資料和分析。去年底總統大選,蔡英文提出的非核家園的主張,其實是一些離開了環保組織,給她做幕僚的人給她寫的。所以,她說的跟我們說的很接近,分別只是堅定程度。」

康世昊再舉呂秀蓮為例子,說明民進黨就核電問題已經失去自己的論述。「呂秀蓮當副總統時曾說:『目前核電不是最危險的,因為核電能夠減碳節能,所以可以考慮使用。』福島核災後,她又改口說核電很可怕。」

康世昊寄望公民組織為反核運動開拓新的景像。他說,去年以前台灣只有幾個組織持續進行反核行動,如環盟、綠盟、核四公投促進會和蘭嶼反核廢運動等。福島核災後,很多新的力量加入了反核運動,譬如搞街頭反核派對和反核音樂會,強調青年反抗文化的努諾客,還有宣傳拒絶使用核電的瘋綠電行動聯盟,以及鼓勵民眾自發在街頭發聲的街頭大聲公。另外,台北市和基隆市的綠色工會也加入了反核。著名的女性環保組織台灣主婦聯盟過去在核能議題上,主要扮演支持參與的角色,福島核災後,主婦聯盟也活躍起來。康世昊說:「她們好厲害,通過會員通訊和媽媽讀書會,擴散反核的聲音。」

令年台灣的反核陣營提出了「核電歸零」的口號。康世昊說,這口號背後的論述是:台灣並不需要更多電力;即使關閉所有核電廠台灣也不會缺電;核四比現有核電廠更危險;台灣不應製造更多核廢料。總的來說,他們要向民眾傳遞一個訊息,那就是「核電歸零」是務實和可行的。

核電歸零
台灣今年3月11日的告別核電遊行宣傳。圖片來源

延申閱讀

  1. 崔愫欣:台灣反核運動的歷史與策略(從1980至2011)
  2. 李秀容:台灣反核運動回顧及展望
  3. 指向國家核心的社會運動之一:反核四抗爭運動,范碩銘:「民主化下台灣的社會運動外部策略研究」第三章
  4. 關魚、莫雲、不理嗑托:反核的昨日今日明日,與孩子的未來
  5. 呂苡榕:市集、影展、諾努客:反核運動再出發
  6. 蘇盈如:分裂的島嶼:達悟青年與311反核行動
  7. 余靜華:還我綠電選擇權─400元拿去,偽善的核能,我們分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