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在九十年代推動香港藝術攝影甚力的李家昇所指出,當香港的現代攝影近年日趨虛弱的時候,中國大陸的攝影則愈來愈見興盛。可以說,攝影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最紅火的視藝媒體;特別是去年六至九月美國紐約著名的國際攝影中心舉辦了《過去將來:來自中國的新攝影與錄像》展覽會後,攝影在中國的發展勢頭更推上了個新高峰。
那麼,中國各地策辦國際攝影展覽會、設立攝影博物館、以至籌備新的攝影課程等等的發展,都是勢可預見的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月十七日我應邀抵達廣州,翌日出席全國首次的國際攝影雙年展的開幕式,第三天參加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講話。
全國首屆攝影雙年展
《2005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由位於二沙島的廣東美術館主辦,展覽場地除該館各層之外,還有他們在一家地產公司寫字樓上層的「時代分館」,以及廣州美術學院的美術館。以選輯方式展出作品的主要藝術家或團體接近六十個,規模之大類近一小型的攝影節。在開幕式上我聽到個消息,廣東美術館現正籌劃興建一座獨立的攝影館。如果屬實,那將會是全國首家的攝影美術館。
雙年展由上海復旦大學的顧錚教授、法籍獨立策展人阿蘭˙朱利安(Alain Julien) 和攝影家安哥聯合策展,主題展覽「城市˙重視」分為四個部份:「夢想城市與城市記憶」、「景觀的意義」、「邊緣與異化:城市作為現實」、和「游走者的視線」。另外有五個特別展:「攝影師眼中的巴黎」 (蓬比杜中心攝影藏品展)、以色列攝影作品展「西方時間˙東方時間」、「法國之光」、「運動中的城市」、及國際攝影團體「Tangophoto」作品展。
參展的國內藝術家多活躍於各大城市,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下,七字頭的也為數不少。「國際」攝影家則主要都是來自法國,起碼超過有十五人;這樣的傾斜,想是與策展人朱利安有關。其餘美國、日本、斯洛伐克等國的作者,則各有一至兩位。香港也有一位攝影家曾經參與遴選,可惜未獲策展小組的垂青。幸而美籍華裔參展者劉博智的作品是在香港拍攝的,總算是聊勝於無。
中國參展者年輕冒進
以「城市˙重視」為雙年展的主題很有點是意料中事。一方面東西方的文化理論者對於城市生活的研究仍然方興未艾,另一方面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各地城市的急劇現代化,以至各中小型城市的相繼崛起,都令全國的景觀、社會、經濟、生態、文化等發生重大的變化。對於城市化的趨勢,中國的藝術家似乎普遍都頗呈憂慮。我留意到一點,在今趟展覽會中的城市面貌照片中,絕少有被攝者是面帶笑容的。
我再說一說自己對中國參展者的看法。除了普遍年輕之外,他們似乎都緊貼市場,對現時世界性流行的文化論述和藝術風格很有認識,也很了解他們可以關涉至的政治敏感界限。許多藝術家受到歐美後現代藝術的影響,亦有從事搭建場景拍攝、用電腦科技加工、將照片放晒至很大面積等的做法。傳統的畫意攝影在他們身上完全找不到痕跡,而採用紀實手法拍攝的,不少都有宏觀的視野和深刻的挖掘。我印象較深的作品,例如黎朗拍攝的彝人人像、胡楊的上海人家、張新民的農民包圍城市等,都是屬於後面的一類。
展覽會將開至二月廿七日才結束,有意了解多些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香港文化工作者,我都建議前往廣州逛一逛。學術研討會之後,有份出席的《歐洲攝影》雜誌主編向我查詢香港攝影發展的情況。他說外面整體的印象,都是覺得及不上大陸的藝術家。我於是力言兩者的取向風格有所分別,例如香港的攝影作品多較為含蓄和多義性。只是我們較少受到國際的關注,也缺乏政府和商界的支持。最近我和幾個朋友走在一起,打算重新推動香港的攝影,希望將來得到各位積極回應。
文:黎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