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公主」落難記

「公主」落難記

欣宜事件,對文化研究來說,肯定是一個挑戰,研究迷戀偶像或電視劇電影的「迷」(fan)的作品,可說是汗牛充棟,但該如何研究一群憎恨欣宜的香港同胞?讓我們稍作思考... ...

女性主義者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次憎恨女性(misogyny)及性別主義(sexism)的案例,為甚麼欣宜不能扮演公主?為甚麼公主不能有慾望?不能吻吳卓羲王子?但是,任何引人注意的文化事件,通常都有多重意義。

我們不妨想一下,童話故事中的公主是怎樣的女性形象,佔主導地位的意義是甚麼?就以白雪公主為例,她是天真純潔無邪,不識人間險惡,沒有野心,不會報復的小女孩,等待王子的吻及拯救,當然,有人可能覺得她很「鈍」,但主流的解讀是:她很「純」,一個在男性幻想及凝視下的object。

香港人沒看過多少女性主義讀物,但不少人應該看過《公主復仇記》,世界本來沒有王子,也沒有公主,但是,公主已死,公主長存。

正因為「公主」在不少人心中長存,才有人會對扮演公主的欣宜口誅筆伐兼投訴,他們對「公主」的要求比迪士尼還要高,盡顯文化政治的爭議本色;這些人的意見俯拾皆是,可研究的對象有很多,這些「另類fans」具有John Fiske所說很強的文本生產性(textual productivity),不妨看一下網友改編的"他約我去迪士尼" - 欣宜版:

收了幾吋腰圍/眼淚兩頭標/太胖會被人笑/甜夢是廿三吋/努力節食中/卻沒有成績/ 吃藥也是無法/離絕望並不遠

欣宜被描述成一位非常desparate的女孩,整天想著要減肥,雖然欣宜已減了八十磅,但在男性凝視下,她永遠不合資格,正所謂「減肥無涯,瘦身是岸」;但是,這還不是她最終的死穴,且看這首歌後半部如何:

天天我為「桌希」/餐餐食樹皮/ 金曲今晚夜齊做對手戲/ 有亞「匪姐」/升職要識/導演多顧忌/不需色相我亦有機 ... ...媽/她說我是最好/ 「講姐」封了后仍未及我不需要妒忌/ 青春的我有身材/無聊投訴極無天理

因為她有一位份量十足的母親,她的曝光率,被認為全因母親這個後台,她可以走後門,得到TVB的特別照顧,她可以很囂張,她違反了我們相信的「憑努力憑毅力而成功」的信條,她搏上位,吻王子,扮白雪公主,那不是努力,不是毅力,是機心,是狡猾,是投機,唔知醜,她不道德,「我們」很不安。

我不知道欣宜上位靠後台是否屬實,反正這已不重要了,因為欣宜這位公主已成為飛鏢靶,我們道德暗箭的目標死敵,她不屬於那個純潔的童話故事,她破壞我們的社會幻想,她不道德,反過來令她更顯得desparate,她扮演純情角色更顯偽善,以及網友說的「勢利」,更難頂,而她的身材更受人審視及評頭品足。

她像童話故事中的壞蛋,她要被「我們」懲罰。

有時,普及文化就是如此政治不正確,但保守反動之餘,卻又帶著熱熾的社會及道德批判,也許,這正是"fan"這詞的本意--fanatic,問你死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