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全球千名婦女爭評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擴闊和平定義的活動

今個星期三(6月29日)下午三時,「全球千名婦女爭評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籌委假嶺南大學舉辦中國地區提名發佈會及分享會。原來這個活動是由瑞士發起,在全球選出1000名對和平有貢獻的婦女,以象徵數以百萬在和平事業中默默耕耘的女性,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於中國地區被提名的和平婦女共有108位。其中9位是代表香港;18位是代表臺灣;80位是代表中國大陸。但國籍未必是華人,例如積極推動中國合作社運動的伊莎伯‧柯魯克雖然生於成都,父母卻是加拿大傳教士。而團體「女工合作社」及「新界原住民婦女委員會」亦在香港地區的名單之內。
        
瑞士總部代表Dr.Christine致詞時總結是次活動共有3個目的:一是向公眾表揚1000名對世界和平、健康、社區、教育有付出努力的婦女,並且將她們的故事輯錄成書,籍此宣揚女性貢獻和平事業的多樣性。而1000是一個象徵性數字,代表數以百萬在不同階層、不同社區、不同範疇改善社會的女性。二是提名這1000名婦女競逐今年10月14日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以打破「和平等於反戰」的狹隘定義,重新肯定基層婦女對於廣義的和平,包括反家庭暴力、保護社區生態環境、爭取弱勢社群權益等等的貢獻。三是做學術研究,打破精英學術主義及婦女日常生活的彊界,以查找不同及希望,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發佈會及分享會上,多名籌委、和平婦女代表及提名人都提到這個活動將被被提名婦女與和平的距離拉近了很多。在被提名之前,她們也覺得「諾貝爾和平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東西,與自己關係不大。可是這個活動卻使她們重新審視了和平的定義,擴闊了她們的視野。舉例說,投入改善農村居民生活質素與積極爭取性小公眾權益的,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反抗無形的建制及文化暴力的表現。

原來「諾貝爾和平獎」也是一個很男性中心的獎項,100年內只有12名女性得主。而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更易受到男性暴力的壓迫,無論是身體上或是心靈上;有形的或是無形的。因此提名1000名婦女競逐「和平獎」,更具女性解放的象徵意義。

和平不單只反戰。陳順馨博士在發佈會上,將被提名的和平婦女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對抗可見或直接暴力,例如反殖民、反獨裁、反家庭暴力及維護弱勢社群權益的婦女。香港地區有支援受虐婦女的廖銀鳳及捍衛女權的「新界原住民婦女委員會」。大陸則有曾被大火燒傷,然後致力幫助殘疾人士的陳玉英。第二類是佔人數最多的,對抗現代發展中所蘊含隱性暴力的婦女。包括致力改善香港女工生存條件的「女工合作社」、保育大澳自然生態的黃惠琼及在大陸資助愛滋病患者的高耀洁。第三類是創造新觀念及文化價值的女性,包括中國第一個女回教「伊瑪目」(相當於基督教的牧師)金梅花、為台籍慰安婦寫故事及爭取賠償的律師王清峰及在基督教會內推動公民及社會運動的胡露茜等等。

在分享會上,各名和平婦女代表也互相讚賞對方的工作表現,胡露茜更以在平凡之中見不平凡肯定和平婦女的成就,並且希望將這種廣義的和平精神發揚光大。而「女工合作社」、廖銀鳳、李慧儀更提到香港仍然潛在各式各樣的暴力,分別舉出勞工、家庭暴力及單親家長將來必需在子女達6歲後外出工作等等社會問題的嚴重性。而李慧儀更分享是次活動的意義在於將關注不同層面暴力議題的女性連結起來,成為一個可足以令社會改變,邁向真正和平的群體。

為和平而努力的其實並不單只1000名婦女,更不只中國地區的108名。原來1000人中的名單中第1000名被提名人士是全球所有曾經為和平而付出過的婦女,縱使很大部份並未獲得提名,但是她們的工作亦然是被肯定的。

附註:雖然「全球千名婦女爭評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在全球提名了1000名和平婦女。但是根據「諾貝爾和平獎」的規則,得獎者只可以是3名個人或1個團體,於是籌委不公開地隨意選出3名告平婦女來代表這1000個單位,再由這1000個單位代表所有日常為和平而努力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