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董建華在日前發表了其任內第八份施政報告。輿論界普遍強調這一份以「合力發展經濟、共建和諧社會」為題的報告,反映了董建華個人對於其管治智慧與政治手段的反省;然而,在二00七年董建華下臺以前,餘下兩年多的日子,香港社會對於特區政府,似乎又顯得無奈與觀望。如此的社會心理與香港當今的困局,其實皆肇因於「一國兩制」的內在矛盾。在北京仍舊以「一國兩制」遊說台灣「和平統一」的今日,相當值得我們思考與關注。 「一國兩制」的內在矛盾,至少表現在以下三點之上。第一、《基本法》之所見不及。香港《基本法》是「一國兩制」的具體呈顯,於八0年代中草擬,而於一九九0年公佈。由於該法基本上延續了香港在殖民地時期的統治思維與政治架構,它無法預見、亦低估了日後香港民主化發展的力量,造成了鄧小平當年「五十年不變」的豪語,其實在回歸五年之內就出現特區政府管治失靈等問題。 第二、香港的困局不僅在經濟,也在政治。北京現在支持董建華的方式,是以經濟的手段來消解政治上的壓力,諸如自由行、CEPA等手段都是明顯的例證。北京以為只要經濟轉好了,社會上的不滿就會減少,對於特區政府統治正當性的挑戰也會消除;然而,上述的假設其實只答對了一半,經濟問題無疑地的確是觸發九七年以來香港治理危機的主要因素,但是卻並非全部,北京仍舊不敢與不願正視香港的問題其實也在政治,在政治權力分配與參與的欲望,市民的不滿因此其實是多層次與多方面的,妄想以威權的方式將香港「去政治化」,只有徒勞。 第三、香港的困局主要在制度,不在人。特首董建華當初以一介商人出身,擔任香港的首屆特首,原本社會上的期望是不差的,然而他缺乏政治上協調與折衝的手腕,不善於政治公關與包裝的個性,既是當初的優點也是現今的缺點。儘管如此,香港的問題主要還是出在制度。現在有一種說法,其實似乎也是北京的一種策略,就是將香港社會的不滿導向董建華本人的問題,所以胡錦濤要董「查找不足」、泛民主派在遊行時也高呼「倒董」的口號;將焦點放在個人身上,其實是企圖模糊問題焦點,也低估了「一國兩制」的根本矛盾。制度的問題出在北京永遠沒有辦法找到一個他自己滿意、信任,卻又贏得香港主流大多數民意支持的特首,而特首要同時討好北京與香港民眾似乎也是不可得的。 綜上所述,香港今日管治上的困局與危機,其實源於「一國兩制」的內在矛盾,主要是政治的問題、是制度的問題。而如今,在力圖維繫「一國兩制」制度於不墬的同時,因為特區政府的無能擔當,北京必須直接面對香港社會的訴求與壓力,在不能明顯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卻又憂心匆匆之際,其實北京與特區政府都萬分地辛苦。然而,在分配政治與民主化要求沒辦法被完善與滿足的情況下,未來體制內與體制外的爭議勢卻必將會持續地發生。
對於「一國兩制」矛盾的探討,所能帶給台灣社會的啟示,並不是情緒性地「唱衰香港」,或是後見之明式的證明我們社會的制度與政治多麼可貴。毋寧地,筆者希望社會大眾、政府與兩岸關係方面學界,對於香港的現況有更根本而務實的認識,以對未來做出更好的判斷。
Jackson Yeh
200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