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五代著名導演張藝謀新作《滿城帶盡黃金甲》,繼續嘗試他近年以來的藝術路線,發展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自《英雄》、《十面埋伏》以後,張已經不再挑中國農村故事為題材,也少了使用小說翻譯的故事為藍本,可是,中國色彩的故事,儒家思想的傳統,仍然緊緊扣在他的筆下故事裡,揮不掉。不但,揮不掉,而且擁抱它,掌握它,因為文化是改不了的,也是他闖進西方電影巿場的最大資本。
21世紀,視覺刺激年代
《滿城帶盡黃金甲》的故事性很弱,只是中國戲劇藍本《雷雨》式的受命運搬弄故事。兩者有著十分相似的地方,也許張曾以《雷雨》作為參考製作故事,又也許在張的心底裡,也受到《雷雨》作品的影響,構思了這樣的故事。可是,姑勿論是否又一次把我國文本翻拍,張的黃金甲故事的著眼點,卻明顯不過已不再在故事的結構上,而放眼於強烈的視覺效果。
解讀張的電影,筆者看出許多導演在近年作品的影子。《英雄》中的亂箭酷似經典作品片中的揹拷,也一再搬到《黃金甲》滿城亂箭和金槍的場景。顏色的妙用,是《十面埋伏》的藝術高度作品,綠色、藍色、紅色… …一幕幕搬到觀者眼前,象徵著不同的心理狀況和立場,亦隱約帶出了故事的節奏緊張與緩和,甚至用在過場。推高一個層次,顏色在《黃金甲》中,更是少不了的元素,是整個故事的一個主題,特別是黃色的上千上萬的滿地菊花、「唧唧復唧唧」鏽在皇后(鞏俐飾)手中的一萬朵菊花,還有穿在皇上與皇后身上及萬千兵士身上的黃金甲。整部片子金碧輝煌,勾劃出了主題,黃色裡滲著紅色,更顯故事的深度。紅色是一個矛盾的顏色,是驚恐又是喜慶,是慶祝雙九重陽,又是奠祭亡靈的默哀。張對紅色的運用,由滿地血紅,到鏡頭轉化的紅毯、盛大飯宴和歌舞聲平。喜喜洋洋又點點緊張後的落幕與歡愉… … 少不了還有灰黑色的壯嚴與不可侵犯,王子元杰的衝犯皇帝天威,終遭到灰黑色的力量打敗。畫面上,不斷換色,每一次換色刺激觀感同時,都在交代故事… …
我國對雙九重陽的重視是全球的表者,九為極之大數,雙九更是極之極數,帝皇之尊亦為九五之數,重陽一天,皇帝講「規矩」,講不能亂了規矩,講他「怕亂了規矩」。歌舞仍是要辦,血流了並不重要,仿若平靜不過的一天。
黃金甲:另一部《雷雨》
《雷雨》是三十年代曹禺的著名戲劇作品,充滿儒家思想,反傳統封建思想的作品,而《黃金甲》中的故事主線都在《雷雨》中找到。毫無疑問,兩者相對,《雷雨》中的富家子弟周樸圓就是《黃金甲》中的皇帝,蘩漪就是皇后,侍萍就是大王子的生母,魯貴就是蔣太醫,蔣嬋就是四鳳… …當年,周樸圓為了迎婜有錢人之女蘩漪,而把侍萍趕走,來到《黃金甲》中,皇帝為了迎娶梁國公主鞏俐飾的皇后,便放棄了大王子的生母;侍萍長子周萍與苦悶寂寞的蘩漪曾有不淪之戀,《黃金甲》中,皇后與大王子之間亦曾有一段不淪之戀;周萍與四鳳相愛,大王子亦與生母之女蔣嬋相戀… … 太多太多的情節,可以說是搬自我國昔日的《雷雨》(雷雨也可能是來自他劇靈感所作)。甚至,連四鳳瘋了狂奔,被雷擊死一幕,亦與蔣嬋狂奔被皇帝刺客金鎗擲死,可謂一樣。不過,張向來喜讀文學作品,亦喜把文學作品改拍成電影,也許今次也不例外,然而,從這直接翻譯的情況可見,張大概已無意於太著墨在故事創作上,反而極力著眼於把一部家傳戶曉的故事,呈現出藝術的韻味來。《黃金甲》把命運搬弄的話題,借過分強調儒家規範的害人,帶到政治議題裡… …
王家衛有其王家衛式的後現代風格,其故事性表現於每個剪接過程裡,傳統以畫面交代故事的習慣,已經不再是惟一的表述方式。而西方亦有不少電影,透過巧妙的拍攝效果,講述故事,較大眾化的如《兇心人》的退述故事等。更真實的說,導演講故事的方式,漸漸改變了,畫面不是惟一的表述媒界,其製作過程亦在告訴觀者故事。雖然張的片子未有如此的高度,但是其著眼在藝術效果,已把作品看得更高的層次,不再是簡單的講故事,而是可欣賞玩味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