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緻。
《霍元甲》創作者的聰明處,是為「和平掘起」注入了中國的道家思想。中史初學者亦了解到,如要以數言概括中國歷代統治者的思想,「內法外儒」是不二之選。但法儒兩者欠缺的,正是道家思想的妙處--「無為不爭」。而此正合了「永不稱霸」的說法。《老子》「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即使要競爭,其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對日本仔的一幕,元甲在垂死之際「收拳」,克服了自己的好勝好強,又體現了「有權而不濫用」,「有力而不亂殺」的高尚情操。即使面臨死亡威脅,亦不渝此志。「和平掘起」,其義如斯。
影片闡述老子思想的部分,都集中在霍元甲流落異鄉的情節。農民見風吹來了,便站起來休息,這是運用了《老子》中用以比喻「道」的符號「橐籥(風箱)」。大自然之所以天長地久,用而不屈,正是他不為誰而存在,亦非為勝利而活。以道家明志,非常聰明。
耕作一段,點出了最大的成就是培育生命,而不是取勝稱霸; 而要天長地久,稱霸也不是option。爭雄之心使元甲插的秧無一能長; 秋收後無法耕作的自然定律,元甲及觀眾一一看在眼裡,而智慧亦一一存在心中。要借助大自然,就需跟從大自然的規則,這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為,只會帶來不幸。
另一個《老子》符號,是「水」。由霍元甲像乞丐般跌進水裡,及女配角為其洗頭的情節,都突出了水這個道具。讓元甲發燒,使元甲清潔,令植物生長的,也是水。「上善若水」,正是《老子》智慧。元甲因此而悟道。
我說此片是回應「中國威脅論」,除了是因為影片作者對道家思想的偏好,其要因之一是元甲的一句對白:「比武以生死相許,是中國陋習,但中國也有另一種傳統,就是以武會友。」他這話是對鬼佬說的。你說影片目的明顯不明顯?
《霍元甲》的作者,苦口婆心。表面上元甲打敗鬼佬,拳勝日鬼,使高叫「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的民族主義者大過義和團式的癮,但暗地裡說的道家思想,才是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