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報》(6月10日)上看到何思穎的影評,他沒有看過《不死狗》,卻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影評」,這算不算影評?這是否合乎一位影評人的專業守則?這留待大家來評說,我倒很有趣想討論一下他的理由。
何思穎說,不看的原因是因為該片「辱華」,其實他去年也用同一理由,寫了一篇不知算不算是影評的文章,題為<替成龍惋惜>,關於成龍的《80日環遊世界》,他也沒有看過該齣戲,他覺得,如果去看了,就等於中了計。
有趣的是,在香港以至中國大陸,我沒有聽到任何人質疑這種立場,試換另一個例子,不少婦女團體也批評及抗議過某些電視廣告侮辱女性,如果抗議人群裡有人說:我沒有看過那些廣告,人家說是侮辱女性,我當然不看,看了不就中了廣告商的計!如果有這樣的抗議人士,我肯定,一定會遭人批評無事生非。
但為甚麼「辱華」竟可以成為不證自明的東西?那個「被辱」的民族尊嚴,何以會如此敏感?以至沒有看過的人也能身同感受?
「不死狗」:是狗還是虎?
《不死狗》英文名為"Danny the dog",在國內叫「猛虎出籠」,片中的李連杰是「狗」?還是「虎」?
畜養Danny的大耳窿,當然視他為「狗」,但李連杰在片中,卻像「猛虎」;在網上我看到在網民說,如果說此片是辱華,那麼他在片中打敗所有西洋白人,而且敗得相當狼狽,那又是辱洋?
其實,只要願意克服「被辱」的心結,看一下該片,便會發現電影不能以貶抑還是讚揚華人來理解,如果有學生這樣討論該片,我大概不會給予他/她很高的分數。
Danny在片中其實是代表了西方人迷戀但又恐懼的「東方」力量,又神秘,非理性,又威力無窮,在不同的(西方)引導下,他會變好,或變壞,當然,編劇盧比桑還是頗客氣的,至少Danny的本性是善良的,也是有文化的(懂得欣賞鋼琴),不過所謂善良與文化,也是根據西方標準衡量的。
Danny具有狗的從屬地位,但也具有虎的潛在力量。
我無意細緻分析電影,其實此片的故事結構及拍攝手法,並不複雜,也基本上具備荷里活動作電影的公式,獨特性並不是很高,但要批評此片,也不應止於太簡化的民族主義原則。
話說回來,我覺得,新時代的民族主義者如何閱讀/不閱讀此電影,可能是更值得深思,他們的反應,其實讓我窺見一些民族主義邏輯,而這種邏輯,又讓我們不願意正視新的、易變的西方中心論。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