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七劍》,蕩氣迴腸。
踏出戲院,重新面對平庸的現實世界,我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我的劍在哪裡?
戲裡的楊雲驄對小孩子張華昭說:一根繩子也可以是一把好劍。我想: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劍,問題是你會不會用,敢不敢用。用得其所,可以仗劍行俠,匡時濟世。《七劍》裡其中一條主線,是武莊的兩個尋常青年韓志邦和武元英的成長故事。他們原本是平凡不過的年輕人,得著了天山晦明大師的授劍啟蒙,加上同行俠客楊雲驄等的指導,喚醒了內心的巨人,成為了護民除魔的劍俠。手中的劍是「器」,內心的劍才是更根本的「道」。鑄鍊心中的寶劍,在關鍵的時刻當仁不讓,敢於出鞘——所謂「俠」者,也就是如此而已。
近來多讀有關「禪」的書,深為禪家之深刻睿智所折服。劍俠多擇善固執,似乎與禪宗破除執著的說法背道而馳。然而,禪家要破執著,也要破「不執著」的執著。禪家也常用劍的意象。禪門之劍,斬的是愚妄、是迷障。現在已不是靠殺人流血去行俠仗義的時代了,然而貪慾、偏見之類的愚妄、迷障仍然多的是。這個時代,我們實在需要更多有識見、有胸襟的心靈劍俠、思想劍俠。仁人志士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