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直擊首屆亞洲拉子影展(一):揚起亞際的一道彩虹

八月五日至十日,位於中山北路二段的台北之家儼然變成了「女兒國」,進出的幾乎清一色是女生,而以拉子(台灣對Lesbian的俗稱)佔大多數,她們或在光點台北看影片,或在二樓藝文廳參與研討會,或在館外的草地上聞談搭訕。偶爾有男同志或異性戀情侶參與其中,但卻成了「小眾」,大多只靜靜旁觀,只因在這幾天短暫時空中,拉子在這兒當家作主。這是今夏亞洲拉子家族破天荒的聚會──首屆亞洲拉子影展!

同志影展通常以商業或藝術交流為考量,而放映的影片又多以男同志影片為焦點,聽聞香港同志影展多年來便以男同志情色影片作為票房保證。純以女女題材為主題的影展極為罕有,這次更是亞洲的突破。影展主辦單位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的陳俞容稱,她們希望以影展作為同志運動的方式,由與拉子相關的議題出發,激發討論,鼓勵更多人拍電影,說自己的故事,由同志自己拍攝的影片,遠較主流電影更切合同志的需要及貼近同志的生活現實。

她又指出,同志影片及同運經驗多來自歐美,然而亞洲文化較歐美重視家庭價值,很多出櫃情況、社會環境、權利制度都跟西方大不相同,西方經驗對亞洲比較保守的國家不大管用。大多亞洲國家都已開展同志運動,但由於語言隔閡及資源限制,亞際間較難交流運動經驗或比較文化上的異同,這次影展便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這次選映的影片中,既有家庭攝錄機式的小本製作,亦有製作水平專業、電影技巧純熟的影片,最教人驚喜的是題材豐富、創意洋溢,在談情說愛間揭示複雜的社會現象如貧窮、法制規範、家庭倫理、性暴力等,調子時而沉重哀傷,時而詼諧幽默,對正典文化的長期抗爭似乎便是亞洲女同志的生存方式及生活現實。影片共分為六個主題:「願者上鉤」及「水乳交融」展現的是女同志的感情生活:從相遇、暗示、明示、以至激浪纏綿;而「找我」、「亂世家人」、「征戰」、「T午茶」讓人看到亞洲各地的女同志如何面對種種對女性身體、性別角色、經濟獨立、家庭制度的管制及壓迫,又如何從中尋找自我認同、處理家庭關係、甚至連結社群挑戰傳統,嘗試重拾對自己身體及情慾的自主權。

影展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由於影展首天颱風高懸,影片審檢的公文未能及時送到,直至星期一(八月八日)才收到。審檢的結果令人詫異,只有一部影片是「普通級」,其餘的都是「保護級」、「輔導級」,另有一部被定為限制級。從拉子的角度來看,除了「水乳交融」單元的影片可能會屬於輔導級或限制級外,其他的影片內容可謂沒什麼大不了,審檢的結果再次證明任何涉及同性戀題材的作品在這種審查機制下都罩上了「安全套」。但最教人笑破肚皮的是「水乳交融」單元的香港短片《遊園地》竟是唯一被審定為「普通級」的影片,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的王蘋笑稱,由於影片送檢時尚未配上中文字幕,相信審檢的工作人員定是被片中兩位女主角喋喋不休的廣東話煩死了,竟錯過了片末兩女主角激吻做愛的片段。從此事可見台灣的影片審檢機制何等兒戲滑稽。

除電影放映外,影展還邀請了亞洲各地的拉子電影工作者參與映後討論會、專題講座及工作坊等。多位亞洲電影工作者均面對著許多相似的際遇,譬如女同志題材的作品較男同志題材缺乏資金及發表渠道,多位導演都無法在本土放映作品或在公眾前「出櫃」,只有在台北這個「異鄉」才能坦然「現身」,分享感受。她們也提到希望藉著影像訴說女同志快樂而平凡的生活實貌,既為女同志而拍攝,也為普羅大眾而拍攝,讓他們認識女同志的實況,而非被主流傳媒扭曲的負面形象。

語言隔閡是亞際間文化交流的一大障礙。這次影展要為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以色列等地的影片配上中文字幕已是龐大的翻譯工程,而在每個講座或映後座談會上,來自外地的講者身旁都必備一位翻譯員,既要把講者的發言由英語、日語及廣東話翻譯成國語,又要在講者耳邊把其他朋友的回應翻譯一遍。

對於一個在香港無法出櫃的女同志而言,這次影展是令我額外感動的。在光點電影院內,與八十多名不同國籍、各式模樣打扮的拉子一起看屬於我們的電影是難得的際遇,銀幕上放映的不再是與我「無關」的異性戀愛情故事,而是與我感情、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和議題。從影展首天開始,我便有了「回家」的感覺,好像一直以來只是「流落異鄉」。雖然影片來自亞洲不同國家,然而彼此的處境際遇偏又何其相似,彷彿可橫跨地域國界在亞際間建構出一個拉子家族來,而影像語言及情感經驗便成為彼此溝通交流的橋樑。

亞洲拉子影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