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疫情下的泛民老將和初哥議員

疫情下的泛民老將和初哥議員

不再開動的洗衣機 祖堯區議員蔡雅文

三十多歲的祖堯區議員蔡雅文(文仔),是眾多素人(無從政經驗)區議員之一。祖堯區主要由房協於40年前落成的祖堯邨構成,全邨共8座,約2500戶,不少街坊由開邨居住至今。

當選一年,最深刻的經歷或感受是甚麼?

「最深刻的經歷是為一位婆婆搬運洗衣機。」

signal-2021-02-06-131102_002

和眾多素人區議員一樣,文仔在當選初期因選址、租金等問題一直未能成功設立辦事處,需在區內擺設流動街站服務街坊。居住在祖堯邨的張婆婆年逾80歲,行動蹣跚。於文仔上任初期,張婆婆已在街站認識到文仔和他的助理,不時會與他們聊天。直到議員辦事處正式開幕後,即使住家與辦事處有點距離,仍不時會到辦事處和職員打聲招呼。

有一日文仔和助理們得知張婆婆因洗衣機壞掉,便在網上籌募洗衣機。得到有心人捐助後,文仔將笨重的7公斤頂揭式洗衣機搬到婆婆家中並著手安裝,張婆婆收到洗衣機後的笑容和感激,為這位初哥區議員打下一支強心針。不過隨後婆婆指洗衣機漏水,詢問文仔可否協助維修。萬萬想不到的是,當文仔準備好所需物資和工具,打算維修時先將洗衣機升高,避免繼續積水,有一位街坊進入辦事處告知他們,張婆婆已於數日前離世。

「文堯雅舍」是文仔收到街坊意見後設立的通訊系統,由於不少長者都習慣「入會制」,認為只有做會員才能收到相關資訊或領取捐贈物資等等。即使未能像建制派般經常派發「蛇齋餅糭」,但成立「文堯雅舍」,為的是更有效接觸到區內長者。張婆婆正是在文仔上任初期一直強烈要求加設這項服務的長者。

當文仔仍在完善新開設的辦事處之際,婆婆未及入會便與世長辭。為紀念張婆婆,同時鞭策團隊要盡心服務每一位街坊的承諾,文仔的團隊將隨後成立的「文堯雅舍」,編號「001」的會員號碼,留給已離世的張婆婆,也是他們心目中永不忘記的「Number One」。

當文仔再次到張婆婆家門外,看見白色的長生燈點燃門前,得知家人正在處理其身後事,也只好讓不再開動的洗衣機留在張婆婆家中,塵封多時的維修工具也只能放回工具盒,靜待下次出動。

疫情下的工作

疫情初期,包括文仔在內,不少區議員也「被成為」防疫物資統籌員。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文仔最深刻是不少街坊主動捐贈口罩,有些街坊甚至捐贈口罩多次,因而記得到他們的容貌。即使自己無法滿足全區口罩的需求,但街坊的一句「唔夠就開聲」,就像是早前不同的眾籌、自發捐贈食物、頭盔、護目鏡和在地鐵售票機上留下零錢等等曾經扣人心弦的行動。

而晚市禁堂食政策下,應不少街坊的查詢,文仔亦主動充當中間人協助「無飯街坊」團購外賣,為居民提供更多飲食的選擇。

另外,一些「老、舊、難」的工作,即使在疫情之下仍是要開展的,例如進行區內交通研究,希望改善居民出入交通狀況。另外,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擴建一事,經過文仔積極呼籲和街坊們主動「落手落腳」下,成功令相關議題得到更多居民的關注,並為社區事務發聲。

農曆新年將至,有什麼寄語街坊?

「希望大家在亂流下平安,齊上齊落。如張婆婆的突然離去,實在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DQ。即便如此,希望街坊仍會記得自己,對於當選以來的工作,我問心無愧。」

石籬「村長」林紹輝扎根社區數十載 「疫」境中與居民自救

葵青區議員林紹輝在石籬生活了近五十年,自1999年開始一直擔任石籬(北)選區的區議員,在這個葵青區邊隅的社區深耕細作逾二十年,見證石籬社區的變遷。

難忘失救的獨居伯伯 決心照顧長者生活

不像葵涌廣場人潮如鯽的活力,石籬社區住滿了年邁的長者,有的是獨居,有的是行動不便,有的是長年以來得不到子女的陪伴。

一天,林紹輝和記者一同探訪一個獨居伯伯。他們來到伯伯家外,光亮的燈光從單位洩到走廊,電視機嘈雜的聲音傳到門外。可是,無論林紹輝如何呼喊,卻始終無人回應。他心感不妙,使力推開虛掩的大門,發現伯伯倒在地上,便連忙召來救護車。然而,伯伯還是回天乏術,與世長辭。「嗰次真係好震撼。」林紹輝如斯說道。

自此以後,林紹輝更加堅定服務區內長者的心。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他每月都會在議員辦事處外的空地舉行「長者會」,不單是派發小禮物,更會向眾多長者講述社區內發生的事情,例如區內罪案和民生議題。他憶述:「我哋係真係『洗腦』咁同佢哋(長者)講解騙案(資訊)。」

即使疫情爆發,在「限聚令」規管下,林紹輝只好取消「長者會」,但他仍堅持上門探訪或打電話了解區內長者最近的生活,因為他們大多是獨居,子女在外生活甚少探望,大時大節難免感到孤單。林紹輝表示,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志願團體都暫停探訪活動。見到區內失救個案頻頻發生,林紹輝在疫情影響下只能盡力而為,盡可能探訪不同的獨居長者。每一次,他都要仔細消毒自己才敢探訪區內長者。他亦親自致電關心區內長者的近況,與他們寒喧問暖。林紹輝補充:「其實好多(長者)都心情好抑鬱,因為少咗落街傾計。」

從沙士到武肺 慨嘆區議會與民政關係疏離對立

林紹輝上任後四年,正值2003年沙士疫情肆虐。他形容當時的社會氣氛是「全民抗疫」,區議會與民政事務處不停開會,對抗疫情,與現今的狀況大相逕庭。

「以前會互相通傳,有咩資訊好早知,又會撥好多資源畀抗疫工作,總之係抗疫(有關)就做。」林紹輝這樣形容2003年區議會和民政事務處的關係。他指出目前武漢肺炎疫情資訊都是從衞生防護中心的記者招待會得知。

去年年尾,石榮樓全部住戶需強制檢測,林紹輝追問民政事務處詳細安排,職員卻表示「無資料」,直至晚上十一時許才答覆會在石籬社區會堂進行強制檢測。「點解要喺社區會堂做檢測?(民政事務處)又係答唔到。石榮樓行過嚟社區會堂已經經過好多民居。」

「政府用Work from home(編按:在家工作)做藉口唔開會,好似『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咁,以為我哋(區議員)做嘅嘢同社運有關。」林紹輝慨嘆他們與民政事務處之間的關係漸趨對立。他批評現時的民政事務處沒有做好「橋樑」的角色,以政治為先,在這個時勢只顧住推行公務員宣誓。

疫情下的故事:無口罩返工的父親、已移民的舊街坊和愁眉苦臉的居民

當初,突如其來的武漢肺炎疫情把林紹輝和居民殺個錯手不及。疫情初期,口罩供不應求,林紹輝記得有一個年輕的父親向他索要數個口罩,全因家中口罩已耗盡,他的妻兒留家多天從沒出門,只靠他在外上班和購買生活用品。林紹輝不禁感到無助:「點解香港搞到咁樣?」

口罩斷市,林紹輝自資訂購的口罩亦無法取貨,這時候竟有已移居外國的舊街坊千里迢迢的寄來口罩,讓林紹輝派發予有需要的居民。

臨近農曆新年,林紹輝一如以往派發揮春,但這一年的居民卻是愁眉苦臉的樣子。林紹輝認識一個在酒店當維修師傅的居民,儘管他保住了工作,卻失去了花紅,收入大減;亦有母親為了照顧在家學習的子女,迫於無奈辭去工作。林紹輝說:「大家心情都冇咗以前嗰種興奮。居民收入少咗,多咗好多人申請政府援助。」

疫情未平 寄語街坊「自救」

林紹輝十分擔憂疫情的發展,他預計農曆新年後仍會有新一輪疫情。「唔好依賴政府,最重要係自救,做好自己,對抗疫情。」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