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50+ ·助人‧自助 ── 賽馬會躍動啟航計劃 – 集「義」成裘

50+ ·助人‧自助 ── 賽馬會躍動啟航計劃 – 集「義」成裘

50+ ·助人‧自助 ── 賽馬會躍動啟航計劃 – 集「義」成裘

大多數人做義工,往往是為了「貢獻社會」、「服務有需要人士」,然而義工Bill卻給我們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做義工係為左有地方佔用啲時間。」

其實除了義工外,Bill還有另一個身份──退休人士。他兩年前退休,為工作忙碌幾十年,但自言從沒做過義工。他的妻子仍未退休,又見到舊同事參與各式興趣班,坦言沒工作後生活有點乏味,疫情期間還笑說自己常常悶到「煲韓劇」。為了「有地方佔用啲時間」,他參與「集『義』成裘」第一屆,服務讓他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失重」的退休生活

不少退休人士感嘆退休後生活突然如失去重心。正當年輕的打工仔大叫「好想退休!」,真正屆退休之齡的50+(50歲或以上)卻對此滿懷擔憂。擔憂理財,擔憂健康,更多人擔憂自己「無所事事」。原來退休和小朋友成長一樣,都會經歷不同階段。根據心理學家Robert Atchley的研究,退休人士會經歷六個階段,包括準備期、蜜月期、迷惘期、重整期、穩定期、終結期。從起初滿心歡喜,夢想環遊世界、「日日食好嘢」,逐漸享受盡各種娛樂,退休人士總要面對多出來的時間與空間,有些人難免感到度日如年。然而,若事先好好規劃,退休絕對是件美事。

善用時間,改變你我 ── 集「義」成裘

Bill面對「多出來的時間與空間」,於是決定參與「集『義』成裘」第一屆。「集『義』成裘」,顧名思義就是集合一班50+義工,一同籌備社會服務給有需要人士。坊間大部份義工服務都由社工籌劃,但義工其實都有許多創新想法、點子,能幫助社會有需要人士;在這個計劃中,50+義工就親力親為,「從冇到有」,設計一個社會服務。

Bill雖笑說自己義工經驗「白紙一張」,但他勇於接受「集『義』成裘」的挑戰,與其他50+組員一起參與訓練、開會、籌備服務給本地人與南亞裔的婦女,促進兩者的共融。他笑言自己以前未曾接觸過南亞裔人士,本來只打算做個「工兵」,協助「擔擔抬抬」、「跑腿」的工作;沒想到在計劃的八個月間,卻見識到許多新事物──南亞裔人士的生活習慣、社交媒體公眾教育,甚至在活動中擔任主持,帶動氣氛。回首看,Bill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站在舞台上帶活動,更別說籌備整個計劃,但他卻「超額完成」。

「集『義』成裘」透過訓練、活動,與中心職員的協助,讓50+參加者學習設計活動的技巧,嘗試理解服務使用者所需,完善社會服務計劃。由訓練到實踐服務,50+保持積極心態,樂於接觸新事物,實在是又學又玩,展現無限熱誠與潛能,及溫熱的同理心!更重要的是小組通過自主討論,一同迸發社會服務意念,大家懷著共同目標,互相協助、提醒,獲得成功感,亦為社會帶來改變。

八個月來一同為計劃努力,Bill的小組最終舉行熱鬧的文化交流日,更於網上持續發布南亞裔人士小知識與資訊;但同樣重要的是,小組融洽、團結,使他感到「開心」、「enjoy」,更認識到同一社區的義工朋友,幫忙維修「漏水」,閒時飲茶、互發短訊問候關心,「第三人生」,原來不知不覺間已經展開。

退休後,我想________

現時,Bill做義工並非僅「為左有地方佔用啲時間」,而是投放時間做有意義的事。其實,50+的你有的又何止是時間?50+「周身刀,張張利」,像豐富的工作經驗、多元興趣、精彩的人生閱歷,甚至你不屈不朽的性格都是改變社會路上的寶貴資源。退休有時,但做義工服務卻「永不嫌遲」。埋頭工作數十年,退休後,你會發現其實世界仍然很大。

退休後,50+步入「第三人生」。放下工作後,50+如何在不同範疇躍「動」起來,展現無限潛能?

賽馬會躍動啟航計劃─集「義」成裘計劃(下稱「本計劃」)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旨在提升退休人士對社會服務的關注,鼓勵他們積極策劃社會服務,同時開展豐盛的「第三人生」。計劃歡迎50歲以上的人士參與,就各指定的主題對象提交服務計劃書,入選的小組可獲上限三萬港元的計劃資助,以落實擬定的服務計劃。我們第一至三屆主題分別為「南亞裔人士」、「五感失效人士」及「精神健康」。

誠邀你一同啟航,在旅程中,你會感受到─「自主、友誼、能力」,從而規劃退休生活,並透過提升以上三大範疇,達到最大幸福(Optimal Well-being)。如有興趣歡迎瀏覽我們的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