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樓市的信貸風險

香港樓市的信貸風險

(攝:Alex Leung)

金管局於5月12日發出指引 ─『地產發展商貸款的風險管理』,表示,部份地產商可能出現信貸風險。原因是它們向銀行借入上限的融資,「有些個案中,地產發展商不需要借款人接受還款能力評估」。因此,金管局收緊了銀行的預留資本,並提高了風險權重(一種計算銀行的風險資本和預留資本的算式)。

其大致方法是,當融資的地產發展商的按揭股權值比率超過10%時,經調整的風險權重為現行風險權重的2倍(上限為150%)。

評論

金管局今次行動較為突然,它在二零一七年三月發表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當中的「銀行業的表現」一章中,並沒有清楚地談及銀行業出現問題。事實上,金管局的專題文章或演講辭似乎從沒有談及地產發展商,或其引致的信貸危機。

剛發表的2017年3月報告中,主要關注是「銀行應謹慎評估美國加息步伐可能快於預期的影響,特別是資金大量外流的風險以及隨後其對本港利率的潛在影響。此外,鑑於非本地企業的槓桿水平持續上升,若利率大幅上升,或會導致銀行的資產質素轉差。」

但是,「銀行的資本額保持強勁,且遠高於國際最低要求」,因此,金管局今次指引(增加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對本港銀行的實際影響不大。

報告指,「然而,新造按揭的償債指數由 2016 年第 2 季的44.0上升至第4季的48.8,主要反映新造按揭貸款平均金額有所上升。美國持續推行利率正常化可能進一步增加個人債務負擔。一項敏感度測試顯示,若利率上升300個基點而其他條件不變,該指數可能會在4個季度內顯著上升至67.3。銀行應對有關個人債務負擔持續上升的風險保持警惕。」這裡所指的是個人信貸,與發展商無直接關係,但升至67.3,即升了5成,則相當嚴重。

在系統風險上,報告稱「鑑於企業(尤其是非本地企業)的槓桿比率持續上升,若加息速度快於預期,則有可能對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構成壓力。」因此,金管局所關注的是否主要來自非本地的地產發展商呢?它沒有交代清楚。

其中一個可能是,大陸資本明知香港樓市受著外圍因素影響,可能無以為繼,所以向銀行借盡,再盡借給上車盤,引透小戶入市。但是銀行也不會這樣愚蠢,它應當評估過風險,所以金管局限制銀行借貸,似乎是不管麻鷹管雞仔。

金管局需要進一步交代香港地產發展商(本地企業和非本地企業)的近期的按揭股權值比率及其按揭股權規模。金管局更需要全面檢視本地的按揭質素,以防範美國的次級房屋借貸危機的重現。

金管局是否發現問題嚴重而又沒有向公眾交代清楚?是否隱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