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機場飽和未?

最近大家重提機場第三條跑道的爭議,小弟並不打算討論環保及工程問題,這方面留待相關專家研究。有人提出應該在南丫島建機場才是最有效的長遠方法,而林超英先生亦有另一番見解,認為機場乘客流量只達到5990萬人次,比設計的容量8700萬人次還差很遠才到飽和,所以真正需要的是建大型客運大樓及增加機位。小弟認同林先生大部份的看法,問題在於機場真的仍未飽和嗎?

單從旅客數字看,機場似乎真的未飽和;但從飛機升降次數來看,機場快要飽和了。機管局現時公佈每小時最高處理64航班升降,最終也只是68班,距離飽和日子不遠,主要原因在於香港山多以及空域複雜。那麼為何實際客流量跟設計的相差這麼遠?是報告「發水」?究竟應看那一個數字去決定機場飽和?

當時1992年發表的《新機場總綱計劃》,研究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完成,即是設計容量是根據80年代未的資料來分折。當時的航空模式著重以大飛機把乘客點對點運載,波音及空中巴士也重點研究廣體客機,取代中型飛機。不過這十年模式已經轉變了,航空公司改用了樞紐模式(hub and spoke)以達到更具經濟效益,也把一班大機改成幾班中型機以提供乘客更多時間選擇,所以航空公司由大機運載模式變成採用更多班次更多區域性航機(regional jet)。

如果每小時64班次都是747或A380,小弟相信客流量很快達到設計量;但如果當中一半都是A320或737的中型機,每班飛機載客少了,但班次以倍計速度增長,還有那些不計其數的私人飛機,這就解釋了為何跑道飽和但客流量還遠遠未達到設計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