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十年來,我平均每看五、六十本英文書籍,才會看一本中文的,因為老實說,就我自己的興趣範圍來說,藉得看的中文書籍著實不多。但年多前我一口氣看了兩本精彩的中文著作,它們分別是黃樹東的《大國興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以及韓毓海所寫的《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我是先看前者再看後者,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建議大家把閱讀次序倒轉,因為這樣會更符合所述歷史的順序。
由於我看韓毓海之時已在開筆寫我的新作《資本的衝動—世界深層矛盾揭秘》,所以一邊讀一邊認真地作了筆記。以下是部分的筆記內容,其中不少是原文節錄。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沒有跟足書中的次序,而是把相近的內容放在一起。
請看看這些精彩的節錄:
「中國歷史上的商人與生產活動、生產者是完全脫離的,商人有了錢,無非是買田買地和放貸,而這些都會破壞生產和國家稅收,正因為商人與生產脫離,所以國家抑商就是自然和必然的。」
「中國是一個黃金和白銀產量很低的國家,一直以來造成了嚴重的貨幣短缺問題。」
「西方崛起的秘密,首先在於無償地佔有美洲的資源並通過白銀的流動與亞洲建立聯繫,二是進行了金融制度的創新。」
「十六世紀的地中海銀行家位於一個有利的十字路口,一條是從熱那亞(意大利)至安特衛普(比利時)之間的南北『黃金之路』,另一條是由西向東把美洲白銀源源輸送至中國(以換取絲綢、茶葉、瓷器)的『白銀之路』。」
「隨著隆慶元年(1567)的『海禁』終止,由福建經馬尼拉到墨西哥的太平洋三角貿易(及白銀流動)體系形成。」
「近代歐洲所採用的如下兩種方式,恰恰是中國從來不具備的:其一是國家以發行國債的方式投資於戰爭和殖民(這是英國最常用的),另外一種則是國家授權公司對外戰爭和殖民能力(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徵)…」
「山西票號不能以國家的信譽和稅收作為抵押而擁有發鈔權,也沒有發行國家債券的權利。與西方的私人銀行不同,由於它不投資於戰爭這樁最大的『生意』,從而不是國家的債主,更不會凌駕於國家之上,最終發展成為跨國的、壟斷性的金融資產階級。」
「西方最早的私人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和英格蘭銀行)都是發戰爭財起家的,這就是它們與山西票號的根本不同之處。」
「阿當‧斯密的『小政府』思想,就是建立在他反對英國政府借債打仗,然後再把稅收加在百姓頭上的發展邏輯。」
「從歐洲的歷史看,資本積累的起初並非一般地來自剝削僱傭勞動(馬克斯),也不是來自一般的高利貸利息(布勞岱爾)…這些在歷史上到處都存在過…只有當「國家」成為借貸方時,利潤和信用才成為可保障的,只有當國家的借貸成為永久的需求時,利潤的積累才是可持續的。」
「資本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債務體系』,而非簡單的『僱傭勞動體系』…西班牙帝國可以將美洲作為『抵押』,源源不斷向全世界的商人借貸…」
「真實在歷史告訴我們,歐洲的資本積累並不是從內部市場的『盈餘』中獲得的,而是從掠奪美洲、非洲、亞洲,亦即從侵略全世界的殖民戰爭中得來的。因此,五百年來真正的分野實際是:中國由於長期實行國家不干預的市場經濟,反而被導入了Mark Elvin所說的『高度發展平衡陷阱』(人均收入太低、經營利潤太薄、從而無法積累起推動生產力大幅發展的雄厚資本),而歐美則通過了掠奪世界而積累了自身發展的資本,從而逃出了『高度平衡的陷阱』。」
「『開中法』源於宋而大行於明…將開中法用於戰爭物質運輸,從表面看來,似乎與歐洲國家將稅收作抵押,來換取私人銀行家對於戰爭借貸和投資有一定相似…區別在於,近世西歐乃國家與私人資本的結合,而中國之『開中』則是國家從社會組織,乃至軍事組織活動中進一步退出…國家始終只是通過稅收來壯大機能。」
「把中國從輝煌的頂峰推向深淵的,除了軍事失敗外,就是西方的金融壟斷,而並非『工業革命生產模式』或『市場經濟全球擴張』。」
「鴉片戰爭的深遠影響在於:西方列強由生產國變為投資國和資本輸出國,即從此之後,西方列強主要依靠資本投資而非物質生產,來佔有和攫取世界主要財富。現代世界資本主義分工體系由此形成。」
「『錢可以生錢』,這就是所謂『拜物教』(fetishism)的核心。事實當然是,錢不可能產生額外的價值,而一般商品交換、一般市場經濟也不能產生超額的利潤…只有勞動這種特殊的『商品』才能產生剩餘價值和超額利潤。」
「這便是人類歷史的主調:人們結合為不同形式的社會集團,環繞著『社會剩餘價值分配』而進行爭奪…貨幣成為了『剩餘價值的最終完成狀態』。」
「抽象財富的遞增和佔有,成為資本家活動的唯一推動力。…人們長期混淆了由商品生產、交換、消費而組織起來的社會,與追求貨幣利潤的社會之間的分別,或者說,混淆了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的區別。」
「現代資產階級早已不是原來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自由競爭為信條的階級,而是高度組織化的集團。它的基礎早已不是中、小企業主,而是龐大的壟斷托拉斯、跨國企業和金融壟斷集團。…它們最大的武器是銀行,而銀行則以『公共』之名行『私人』之實。」
「貨幣一旦像商品一樣在市場上被炒賣,貨幣供應的不穩定便無可避免。這雖然會使得炒家們可以從中獲利,但也會令定期性的經濟危機(及由此導致的普羅大眾的苦難)不可避免。」
「大資本家最喜歡的恰恰就是經濟的不穩定,因為他們可以在經濟的上升階段買空,而在下降階段賣空。這就是為什麼大資本家會阻礙社會進步和危及生產。他們會故意向市場發出錯誤的信號,因為這正是資本的本性,因為資本家只對『市場價值』感興趣,而對社會價值和社會代價(界外效應)絲毫沒有興趣。」
「幾千個大企業就是一切,幾千萬個小企業算不了什麼。」
「明代的最終崩潰不是由於經濟沒有完成市場化改革,或者過於封閉和自給自足。明代後期發達地區所遇到的糧食危機,恰恰是由於過度的貨幣化所致 — 把糧食生產完全交給了市場,由國家失位造成的。」
「一個國家發行的鈔票沒有人承認,那麼這個國家其實也就名存實亡。」
「透過了新殖民主義的掠奪,西方國家可以利用海外榨取的資源,來滿足國內勞動階層的福利要求。…能促使世界範圍內資本主義秩序解體的新興力量,不是一般的西方無產階級,而是被壓迫的各個民族的廣大勞動階層。」
「如果不能伸張公平正義,如果價值虛無人心大壞,則富國強兵亦不能持久。」
「中國之改造必須與世界之改造並進才可真正成功。不改造世界,中國的復興也沒有希望。」
看過這樣精彩的節錄,大家是否有把書找來一看的衝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