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疑世界上之所以有《巨輪》,只是TVB想做得成澳門「鉅」記餅家的生意。
這麼氣魄恢弘的劇名,加諸一個描述1980至2013年港澳兩地的變遷,橫跨兩地主權移交年代的戲匭,完全是史詩式大製作格局。再加上內容涵蓋一家手信店的發跡史,鉅記不首肯才怪。
但是,以TVB近十幾廿年的拍劇態度與budget,拍史詩式大製作???哈哈哈哈!
網民以驗屍官目光捕捉的無數穿崩位,倒還是旁枝末節,更重要的問題在於:港澳兩地(尤其是香港)這三十多年來幾許影響深遠的轉捩點,例如九七信心危機,例如六四,例如03年五十萬人七一遊行,TVB敢碰嗎?
於是,觀眾眼前的《巨輪》,最緊貼時代變遷的,是傳呼機/手機與電腦的演變。每隔數集在開首回顧的數則色彩昏黃的歷史大事(包括被「河蟹」的六四、反國教等),大多無關劇情發展,情況有如伴碟的菠蘿和染色車厘子。
澳門代表蕭正楠的故事還好些,比較緊隨時代巨輪,因其事業起步即遇上99年主權移交前黑幫橫行,然後隨著賭權開放與自由行,乘勢風生水起(即使對澳門這十幾年來劇變的弊端視若無睹,維穩味甚重)。
香港代表陳展鵬的人生由盛而衰,卻與香港的巨輪無關。他離開警隊與入獄因為與黑社會勾結,他離開鍾嘉欣因為受貝安琪勾引,放在任何時代都可以。陳展鵬因樓市大跌慘成樓蟹的情節,算是最貼近時代的一環,但那是拜03年沙士所賜,而非97年金融風暴加八萬五,政治色彩相對淡得多。
TVB不敢碰政治,正常吧。《老表,你好嘢!》對中港矛盾的小罵大幫忙,還可以帶來高收視,《天與地》稍為認真觸及政治與人性,師奶觀眾已大喊吃不消,收視率慘不忍睹(儘管贏得不能變為金錢的超高口碑)。《巨輪》為收視,為渡過深圳河,不談政治,不足為奇。
即使不談政治,單看演員造型,除了四位男女主角稍有考究之意圖之外(但鍾嘉欣造型也實在土氣得不可能是當代新銳時裝設計師),其他配角的造型,與活在刻下2013年的人無異。九十年代的grunge look,郭富城的冬菇頭、鄭伊健的長直髮,鄭秀文的金毛強,TVB隨手執起《壹號皇庭》、《刑事偵緝檔案》、《天地豪情》都有大量案例可供參考。
困難嗎?關阿爺事嗎?關製作成本與熱誠的事吧。
要這樣強化不同年代的實感,需要花上多少時間、精神與金錢在服裝道具布景。TVB的幕後人員,應該比誰都清楚。既然花不起,只好集中處理最起眼的傳呼機/手機與電腦。而陳展鵬、蕭正楠兩兄弟的故事,唯有又再墮入三四五角戀的窠臼,這樣不涉額外開支。
既然如此,何苦開這樣恢弘的格局?
(碎論《巨輪》之一)
(原載於Facebook個人網誌)
圖為編輯所加,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