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收到台灣《蘋果日報》的電郵,結果不出我所料。我看這兩天《蘋果》網站上都刊出了贊同的單一意見,看不到相左的意見。我這篇刊不刊出其實無所謂,但《蘋果》有刊出其他人的不同意見嗎?這份報紙對於異議的"包容",可見一斑。這所謂"追求民主自由"的媒體,所謂追求"言論自由",竟然不能容忍不同的意見,實在難以掩飾其自相矛盾和去政治化的本質。難道,民主就是同出一氣,不容置疑?難道自由只能適用於同盟者?難道,這就是你們口口聲聲所擁抱的"言論自由"?郵件以及原文如下:敬啟者
感謝賜稿,唯近日稿擠,貴大作將割愛,煩請您轉投它處。感謝之至,順頌大安
蘋果論壇 敬啟=====================
(原稿)
看了余英時教授的聲明,有些想法,匆匆寫下來,給了《蘋果日報》。聽說爭議的約今天下午在澳門簽署,更引起我的好奇。其實從來沒好好讀過這份報紙(包括香港和台灣的),但我想既然由蘋果傳開,因此希望介入討論,建立一點建設性的對話,而不是貼標籤表個態。跟大家分享一下。
《對余英時教授聲明的一些看法》(2012.11.27)
“反對媒體巨獸”的抗議行動消息,很快傳到了港澳地區。聽說這約是在澳門簽的,也頗感驚訝,不知道是出於何種考量。身在澳門,看到媒體工會成員、學生和學者們頂著寒風守夜靜坐的畫面,讓我回憶起90年代末讀研究生時期,就跟著老師批判媒體所有權壟斷、媒體控制所帶來的言論窄化問題的那段日子;也沒想到在一些老朋友的努力下,媒體員工權益和編輯自主也逐漸成為了廣汎討論的社會議題,這在十多年前是難以想象的。後來我在《中國時報》待過一陣子,經歷過當記者的辛苦日子,也更加認同要組織勞工力量的必要性。然而今天看到臉書上看到蘋果日報工會分享余英時教授一份題為《覆黃國昌先生函》的聲明,閱讀之後,心中不免有些疑問:
1,余教授一再提到“中國因素”,指出“中共通過台商收購媒體,在台灣進行全面瓦解人心的活動,已經達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近幾年中國投入對外宣傳機器資金與規模之龐大,不在話下,但余教授在擔心台灣踏入中國陷阱之餘,似乎沒有打算追究一個更為深層普遍的現象,就是美國媒體的影響早已(套用余教授形容中共的原話)“在台灣進行全面瓦解人心的活動,已經達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 美國對台灣輿論的影響之深,已經到了不必控制你所有權就讓你乖乖聽話的地步。美國對台灣輿論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已經到了深層的無意識,連對於國際事務基本的判斷,都失去了是非準則。面對這種霸權,怎麽不見有人出來“奮起抵抗”呢?
2,“反共”是國共內戰和冷戰時期的產物,有其特定的意識形態和目的。“反共”不“反美”,早已經是台灣和香港的深層精神結構,不需要教導。以“反共”作為主張訴求,除了強化了歐美中心的世界觀,實在看不出還有什麼進步的意義在裏面。香港的《蘋果日報》和《壹週刊》,以尊奉美式自由市場、反共和排斥新移民聞名,在許多攸關社會福祉的議題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地採取激進的右翼觀點。余教授,這些,台灣也要學嗎?
3,看到臉書上針對余教授聲明的一則評論説,“中國的商業與企業已經踏入臺灣生活,對高層的影響力是絕對存在的,而政府單位的遲鈍幾乎是無藥可解了......”。如果余先生同意這個評論的話,是否也同意以下命題?--“美國的商業和企業已經踏入臺灣生活,對高層的影響力是絕對存在的,而政府單位的遲鈍幾乎是無藥可解了....” 如果同意,我希望余先生提出他的看法,以及為何中國/中共是必須優先反對的,而不是美國霸權。如果,台灣或香港的“中國化”(或按余教授的話推衍來說,“中共化”)的趨勢是需要警惕、反對的話,真的希望看到有一天,人們也開始去意識到、願意站上街頭反對一直以來依賴的美國霸權。也衷心希望,學生抗議不僅僅針對“中國”或“中共”,而是開啓一個全面的反思霸權主義的討論空間。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複雜的抗議,包含了對媒體控制的不滿、對政府決策的不滿以及對於台灣現狀的諸多憤慨。然而余教授的說法,卻把這場抗議的內涵給窄化了。我相信,唯有走出“中國”或“中共情節”,這場抗議才能真正體現出一種“獨立”和“主權”的精神。
劉世鼎(澳門大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