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九日週一,匯控股價收市前幾秒由 37 蚊一口價插入 33 蚊,之後全城主流報紙同電視新聞都討論呢件事,甚至連胡孟青即場喊出泥都畀人 cap 左,好多份報紙都有登。好似唔知呢單野既人唔係香港人一樣。
背景
匯豐銀行係香港老字號,唔係只純粹廣告夠多,而係佢真係好多長期客人,幾乎人人都會放錢入匯豐銀行。如果從投資角度,匯豐(後來變做匯控)年年都有唔錯派息,持之而恒,真係好係用買匯控當長線投資(尤其係老一輩中產),貪佢作風穩健,股價好少大上大落,唔駛日日睇實個市做人,咁樣既投資方法,壓力都細好多。對於退休人士來講,投資匯控係最唔需要費心血既事。呢個講法,去到半年前都仲岩。
金融風暴過後不久,匯控既現金充足率就成疑,摩笛一吹,100 蚊兩個交易日就吹到 75。當時匯控派定心丸,表示充足資金可以抵抗金融風暴,唔同大行多次挑戰,質疑匯控需要集資或接受政府注資,但匯控都一一否認,而且從未發過盈警,大摩最後認錯,承認高估匯控集資需要。戲目上演既方式,想像到好似外資行對華資行,八國聯軍殺入香港攪屎。
供股
匯控利用小股民多年畀佢既信任,遲遲唔發盈警,又臨時臨急先安排供股,益左好多包銷商,而且供股價低殘,只係 28 蚊供一股。供股比例騎呢,十二供五,即係十二手供股權先避免到供碎股,一手四百股,畀三除除唔盡,咁係唔係出三分之一股先?即係話,小股民供股並唔容易,碎股可以買賣但交易費好貴,不過,小股民可以賣供股權,咁,即係供股果班人一係就係包銷商,一係就係外資大戶。
外資大戶同包銷商雖然可以被想像為外資行對華資行,但實質係做同一樣野,就係用最短既時間賺左低價供股呢筆錢。賺錢方法好簡單,以現價三四十蚊沽空匯控,再以控股權或包銷權以廿八蚊買入,中間每股食十蚊差(就算係 33 蚊沽都仲都有五蚊差價),發到阿媽都唔認得。包銷商拍心口話 28 蚊一定供,但佢地無講過佢地沽空左幾多。呢招,一般散戶無咁多時間資本做咁多野。
收市價感情
三個九日週一收市競價時段,有人掟出幾萬百股 37 蚊,股價下挫,交易場內起哄,德意志銀行又掟出 1180 萬股匯控止蝕盤(即係不限價要錢唔要貨),作價 33 蚊成交,交易金額差唔多 4 億,因此成為收市競價時段內「最有代表性」既交易價格,成為收市價。好多隻匯控牛證即場打把,孖展客立即畀人追救,而更重要係,真係好多人將感情放係呢四秒既價值之上,唔只胡孟青即場喊出泥,連阿婆都即場暈左。阿婆都仲有得講,因為佢六十蚊買入,真係一下了睇唔開,胡孟青根本唔買匯豐,佢一定代入好多感情,道理講唔講得一通係一回事,單係感後就可以剎死人。
其實無左收市競價時段,股價(我指收市價)一樣可以屈機,問題唔在於收市價設計好與唔好,而係太多衍生公具同收市價掛鈎,更重要係太多感情因素同收市價掛鈎,形成集體回憶。問題係大戶對呢D集體回憶既睇法,同小戶係好唔同,換句話講,呢類被稱為「造市」既行為只不過係另類套戥,係大家對收市價重要性有唔同睇法,產生價格分歧,又反映番去衍生公具同其他現實價值中,咁大戶先有興趣玩野。四億元對大戶係好少既交易成本,但你有無見過中環有人攞四億元通街派?拖牛證去打把,迫孖展客平倉,大戶咁樣就可以賺四億?點解我地唔話收市價感情價值四億以上?有乜叉理由大眾對收市價既信任同信心係唔衝擊得先?
同以前相比,今次造價成本一D都唔細。如果我地設計D再刁轉既收市價制度,效果只不過係推高造價成本,而唔係令造市消失,因為大眾既收市價感情,同大戶有唔同。
造市無得縮
收市競價時段有頭八分鐘同尾兩分鐘之分,頭八分鐘大家都可以改,但競價限價盤(指定買賣價)優先權較小,最後兩分鐘就只可以入競價盤(唔可以指定買賣價),亦唔可以改盤或取消,如果對得成就要交數,咁樣造市唔只成市大,而且根本唔知會唔會造過龍(因為根本無指定過價錢,人地肯一仙買入你都要賣)。人地肯無限制巨額沽貨,咁重可以話人造市咩?
對決想像成真
胡孟青係週二 Money Cafe 丙港交所同證監會,話佢地淨係聽哂 David Webb 講野,一個老外講乜就係乜,佢話要有競價時段就要有競價時段。佢係交易現場節目甚至用上「唔通真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雖然講唔上係純粹種族主義,但 David Webb 同佢只不過係意見上既不合(睇埋呢度),駛唔駛講到上基本利益同埋血統先?
我唔係話港英政府無益過老外,無壓抑過華資。華資同外資爭拗,確實係有歷史背景,但事過景遷,政權移交後,港交所上市要求訂到好危,但對中資上市又不斷畀括免,港交所睇低本地華資,完全係佢地積惡習而成,而唔係 David Webb 有曾特首或者中南海照住。講野要一單還一單,今次香港並無做外資提款機,真係將小戶當提款既係唔發出盈警既匯控,必賺既供股包銷商,同埋想以較低沽空價賺少D都要分番一份既外資,佢地三個先至係先至係背後既不神聖同盟。小股民如果以為幫華資行講野就係幫自己,咁,都係交多D學費好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