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李燦榮的傳媒人生


校友李燦榮到浸大主講一個名為「如是記聞:李燦榮的傳媒人生」的座談會,座談會由浸大學生會編輯委員會(編委會)主辦,「如是記聞」系列已是第二年舉辦,由對傳媒工作有深入認識的校友主講,目的是讓浸大的學生和編委會的記者更了解這個千變萬化的行業。去年座談會嘉賓是另一位校友陳佩儀小姐。李燦榮現在身兼多職,其中一項是在保險公司擔任顧問。職責所在,他在座談會中加入不少商業成份,但若把這些廣告「過濾」,也有值得留意的資訊和經驗。

信念是活得快樂
在座談會之初,李燦榮談及入讀傳理是個很現實的決定,當年只有兩所大學,但成績卻未能入讀,於是便到當年的浸會學院讀傳理。然而,他十分慶幸當年未能入讀兩大,否則現在他可能只是個中文教師。其實,他已把重點指出來,就是世事總有兩面,快樂面對才是最好的方法。這個信念貫穿整個分享會,雖然十分顯淺,卻是極為重要,原因是經歷二十年的傳媒生涯,李燦榮認為快樂生活比財富更重要,他指出當年離開壹週刊的時候,年薪過百萬,而離開的原因就是他要追求快樂的生活。

或許是職業病,或許是給師弟妹的叮嚀,李燦榮告訴編委會的委員他今次的目的是去改變人。他分享了一個方法:花數十元買一本精美的記事本,每一天寫下「我開心,因為…;我學會了…」,開心的原因和學會的東西不可以重覆,一年便會累積到三百多個開心的原因,也學會了三百多個項目,哪管那些項目只是學會字典某個英文生字。他續指,要真正改變自己,需要的是行動(action)。至於如何帶來行動?李燦榮向會眾提出一個要求:「現在大家站起來,最少坐前一行」,他說這個微不足道的移動,卻反而是會眾最深刻的一個動作,「即使明天你忘記我說過的所有東西,你也會記得你做了這個行動」,大概親自完成一個動作,才會在腦袋停留更長的時間。

奮鬥的方法:Will and Skill
除了分享人生理念和行動方法,李燦榮回憶傳媒生涯的往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亞視年代,那時亞視新聞部規模很小,人手不足令每一個記者也要做多得難以想像的工作,曾經連續兩天由晨早新聞到晚間新聞,整天的主播工作也是由他負責。入職不到一年,有一次因為上司請假而負責晚間工作,意思就是由他決定報道哪一則新聞,而那天晚上香港發生了五宗三級火。這個時期的李燦榮連公主道在哪兒也未弄清,於是將勤補拙,有空便閱讀前輩寫下的檔案文件,當人家有事請假便第一個舉手頂上,短短年半便成為亞視新聞部的主力。

有這樣的成績,李燦榮認為最重要是兩件東西:Will和Skill,前者十分重要,成就大事要願意去做才會成功;後者則十分容易,學習技能勤力便可以,但歸根究柢,還是要願意學習才會學得好,學得快。他以自己的經驗去論證這個說法,初入行的時候,有一次訪問許家屯,完全聽不懂許所說的話,硬著頭皮致電行家、問同事,也不完全明白許的重點,然後一位前輩問他:「你不聽國語流行曲嗎?」李燦榮卻真是一個不聽音樂的人,而且那時的普通話並不流利。李燦榮並不甘心,於是到書局買了一本中文字典,努力研習,半年後每次訪問許家屯,他都是第一個衝出來發問的一名記者。有了Will,要有Skill並不算困難。

冷血的世界 熱誠的記者
李燦榮不諱言傳媒界不是正義的地方,收視、銷量才是老闆上司最關注的事,這行業充滿冷血無情的人,當你倒下的時候,人家不會為你留下情面。一名記者在車禍之中努力拍攝死者的大頭近照,卻發現遇害的是自己的父親,當場跪下來痛哭,競爭行家見狀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這個情況拍下,第二天成為報章的新聞。

然而,在這樣的一個地方,他認為仍要堅持「是非黑白」四個字(當他離開傳媒工作,他認為「快樂生活」也是十分重要),因為若果分不清是非黑白,那新聞便沒有甚麼意思。他分享越南第一次開放給國外記者訪問的經驗,當時他仍在亞視工作,無線派了幾隊新聞隊到越南,報道了兩則新聞,一則是越南的娛樂場所如何歌舞昇平;第二則是當地的三輪車收費如何。他指這些新聞和官方新聞署沒有兩樣,因此他擺脫了外交部的應酬,找了一個說華語的母親,訪問她兒子的事情,她說她的兒子當時應該已游到公海,要麼便是被海盜殺死,要麼便是被鯊魚咬死,或許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以偷渡成功。這個母親想向香港傳媒指出為何當地人要冒九死一生的危險去偷渡,原因不是香港遍地黃金,而是當地的苛政逼人。

一則好的新聞要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李燦榮滿意自己當年派記者偷拍丸仔醫生,最後令政府把十字架列為禁藥。不過,他認為更大的滿足感源於可以感染別人,也正是如此,在離開無線後,他展開現時的工作,擔任培訓師,間中到大學演講,分享自己的信念。

傳媒走向夕陽?
儘管李燦榮已有一半離開傳媒工作,當司儀問他傳媒業的發展,他仍保持樂觀。原因是走進高清年代,電視台多了頻道,卻需要內容去把頻道填滿,這裡需要大量人手;而且不少報社也走向互動化,製作視頻甚至網上電視,這些改變也需要大量人手。世界不斷在變,大一讀的科目或許曾經熱門,但到大三的時候可能已經變得落伍,因此不要認為傳媒工作會走向夕陽。然而世界如何改變,保持心境開朗,尋找快樂生活,始終是優質生活的金科玉律。至於是否要光顧某些公司才能擁有優質生活?大概大家都心裡有數。

畢竟正如李燦榮所說:「傳媒這一行,不要完全相信你的行家,也不要完全不相信他們。」

補充資料
李燦榮簡歷(浸大編委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