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涼薄的政治

涼薄的政治

必須說明,在別人傷口之上灑鹽,絕對是一個不道德、不君子的行為。然而批評行為的同時,更值得思考的是促使行為發生的原因,到底又是什麼呢?

看到同學的大字報,該如何理解這個行為呢?行為反映的是什麼程度的憤怒呢?為什麼要對一個官員的不幸,做出如此的回應呢?是什麼的觸發點,使那位貼大字報的「人兄」,做出如林鄭口中的「涼薄」行為呢?是出於憤怒?是出於社會的現況?還是其他的不同原因呢?

討論行為的同時,或許更應該思考行為背後存在的社會矛盾,假如你認為言語是涼薄是問題,那麼你不應該只把事件看成是單獨出現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社會之中涼薄的事情天天發生。是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了嗎?是人與人之間有了敵我世代的區分嗎?是人民互毆已太投入,互相也不再顧念對方的感受嗎?

人民為什麼會互毆

看到今天社會的情況,其實是否又走近了文革的道路呢?人民惡言相向,天天互相批鬥,道德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政治正確,對錯則視乎你站在那一個勢力。被權力認同的一方,沒有道理的事情可以說出了道理,有道理的事情更加說得兇狠強勢,是社會沒有了是非黑白,還是社會的事情就是灰色的呢?

依筆者看,今天社會最需要的,是一個公正的調停者,一個第三勢力去維持社會的穩定,化解社會的紛爭,然而無論是政府部門或是個別領袖,也無法做到這個角色,因為在人民的眼中,是權力不斷的腐化。人民亦不再相信所謂的公正公平,當人民沒有再相信社會有公正裁決的時候,與其尋求其他人的調停,他們選擇依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宣洩那些情緒上的不滿。假如新政府希望修補社會的分裂,那麼他對事件應該有什麼的回應呢?政府又有沒有對自己的施政進行檢討或反省呢?是什麼令人民失去信心,只相信自己的力量呢?

對事件的分析

當分析包括社會的情況,便不至於陷入是非對錯的單純討論,問題的確有些複雜,但簡化了對錯,只以「涼薄」去為事件作結,不但沒有看到社會的深層次矛盾,更是在深化社會的衝突。衝突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社會不斷出現派別之間的挑釁,或許「涼薄」已成為了香港的文化。

社會「涼薄」至此,的確讓人思考道德應該放在那個位置。希望教大的學生反思,更希望在批評行為的人反思,自己又是否經常持守你口中的道德呢?今天香港社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誰責任最大呢?或者,大家心中已有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