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忠誠------(同志、性工作者)敢於愛出來 作者:紫藤

作者:紫藤

偶然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一個中產的基督徒家庭,一個虔誠的中年基督徒父親,某天他乖巧勤奮的兒子忽然對他說:「Daddy, I am gay!」從此對這個一向穩定、關係親密的家庭,帶來了風暴。父親憶述幾年以來與兒子的糾纏、面對自己思想的矛盾、對兒子出外成長的掛念,父親自述:「他知道我的立場是不會變的,然而,我也希望他知道無論如何這裏是他的家,無論他在外面遭遇什麼失意的事,回來的時候我們仍然是一家人。」在一次往外地探望兒子的時候,兒子在機場為父母買了一瓶樽裝水,讓他們候機時解渴,在離別時,父親與兒子擁抱良久。原來,在經歷這場風暴後,大家渴望的,其實只是簡單的擁抱與關懷; 相信這是很多同志朋友向家人確認身份後的寫照,雖然上述故事只是父親的憶述,但如果切身處地代入這個家庭,我們也會看到作為兒子的掙扎。

青少年階段是探索自我身份的重要階段,身體變化使性特徵漸漸形成,從身體變化而來對自我的探索,引伸出情緒及與外界的關係,我是誰?我如何看自己?我能否被別人接納?這是每一個人,無論你是任何性傾向,甚或任何年齡的人都會問的問題;社會對我們有很多規範、標準及要求,符合某些標準才算是正常,才能被公眾接納。這些標準包括:性必須發生於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婚姻制以內才算貞潔;有生產力、四肢健全才是健康;讀書成績好、事業有成,當律師、會計師、什麼什麼師才算是有成就(叻仔)。因此,同性戀被視為不正常;性工作者被視為不道德及墮落;殘障者被視為不健全;成績差的被視作要補底。在這些一連串標準以外的,就被視作不正常、異類;可是,當自身的身體經驗與社會標準不同時,我們可以如何自處呢?我們應該埋沒自己的良心,做一個合乎社會標準的正常體嗎?如果我們選擇忠於自己,做一個真誠的人,承應自己的處境、經驗及需要,那到底有什麼問題呢?難道我們的社會真的如此偽善嗎?

被內地傳媒稱呼為「大陸公開同志第一人」的導演崔子恩,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回頭冷看,他認為自己從來未有所謂「出櫃」那種決然的身姿:「我從來沒有在衣櫥裏呆過。」這源自他家的天主教信仰,「信任最重要。人對上主的信德,表現在人世間,人與人的信任是最直接的體現。」縱使公開性取向會引來接受或批評的爭拗,卻比保守一個秘密黑洞更為坦誠------忠於內心才能怡然自處。

性工作者作為社會的小眾,本應同樣與普世人民一樣,擁有這種怡然自處的權利;然而,性工作者不能坦然把自己的工作公諸人前,連自己的兒女、親人都要瞞騙,甚至要編造藉口、滿口謊言,令家人之間充滿猜疑和不信,原來以自己現實的身份,公開地、平等地、坦然地、被尊重地生活而不受任何歧視對部份人來說是如此遙不可及的事…或許在忠於自己的感受、經驗及信念下,性大眾無法認同性小眾的看法,但互相尊重卻是多元社會進步的重要條件。那位基督徒父親坦然不能改變自己的立場,但這個仍是孩子的家,他們互相珍惜的,是相互的關愛及簡單的擁抱。

同志come out愛出來,性工作者come out活出來,你有勇氣承認我們和你的不同,卻接納彼此在不同之下仍可共存共處嗎?

1.婦女資源網http://www.womenresources.org/archives/15678, 2009年4月13日
2. 婦女資源網http://www.womenresources.org/archives/15677, 2009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