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奴隸與自由人

奴隸與自由人

圖片來源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關於奴隸與奴隸主的故事:有天有一個自由人進入了奴隸居住的地方,他向奴隸們講述了自己的生活,亦介紹了什麼是「自由」。然而奴隸在聆聽「自由人」的描述之後,卻是滿臉的疑惑及十分抗拒,在奴隸們的心中,在思考的就是,自己沒有了奴隸主,到底可以怎樣的生活。奴隸認同「自由」十分可貴,然而在奴隸的眼中,卻是非常的遙不可及,因為離開了奴隸主,奴隸根本不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

再次想起這個故事,是因為與友人討論社會上一些群體的處境,在他的眼中,群體是在受苦受逼迫,然而當友人與群體討論他們的處境時,群體的分享及表現.卻是十分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友人或許是在疑問,到底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在「打擾」他們的日常生活呢?然而這個「日常」,卻是充滿壓迫及勞役,這又違反了友人對「好生活」的定義,就如上面奴隸的故事,或許受壓迫的一方是看見了「好生活」,然而實踐「好生活」的困難,或許友人就是看不見。

真正的易地而處

上面的兩個故事,也帶給筆者自己一些反思,正如「自由人」提倡「自由」,主張要有「自主」的生活,然而他給予奴隸的分享,又是否能對應他們的需要呢?或許有人會評論奴隸很愚昧,甘心繼續被奴役,然而「自由人」又有沒有真正帶「奴隸」去真正看見「自由人」的世界呢?到底是甘心被奴役,還是有其他因素使奴隸不願改變呢?假如奴隸出生就是奴隸,他生活的方式、文化、思想等等,也是由始至終也是奴隸的方式,突然有天自由人走到他面前,講述了「自由」的生活方式,那個一時三刻又是否給予奴隸有足夠的動力去作改變呢?

又或者,奴隸是了解「自由」的可貴,然而有沒有其他的因素使奴隸不能走出奴隸式的生活呢?就如奴隸私自逃走,換來的是更慘烈更恐怖的下場。那個後果不是每個人也能夠承受,因此他們選擇維持現狀。不同人有不同的評估,正如生活在北韓的人,也有人選擇逃走,然而仍然有更多的人,選擇繼續的留下,而我們看到的是「選擇」,或許在他們的處境是形勢使然。那個環境因素,對個人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力。

如何延續爭取、延續改變

回到討論,那麼是否不應該去「打擾」那些人的生活呢?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社會工作的一個概念-「同行」,「同行」需要的是實踐,而不只是一個政治的口號,正如上面的例子,自由人有沒有真實看見奴隸的處境呢?自由人除了只講出「自由」的美好,又有使奴隸感受或享受自由呢?假使間自由人是希望促進奴隸的自由,她又有沒有與奴隸共同去策劃及實行自由呢?

縱然主張再好,假使間受眾沒有理解及明白,改變又是否能真正的發生呢?又或者這一刻離真正的「自由」仍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又有沒有方法可以保持奴隸的信心,使他們在漫長的爭取之中,能繼續延續著成功的感覺,為著自由繼續去奔走呢?假如在爭取的道路上,沒有看見希望,奴隸又會否選擇爭取,還是會選擇維持呢?改變需要不同的因素,自由人又有沒有與奴隸建立一套文化「自由」的文化,使奴隸能感受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