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居港日籍夫妻積極推動反核行動,他們懂得中文,於是連本地中文傳媒報導亦會翻閱。
日本「311」地震引發海潚,繼而觸發福島核洩漏事故。當時,香港社會竟然牽起「盲搶鹽」,更有人重提當年百萬人反對大亞灣興建核電廠一事。可惜,這並未有推動另一股強大的反核浪潮。偏偏一對居港八年的日籍夫妻比大部分港人更關心,並收起日本人內斂的性格,參加反核團體--「反核之眾」的行動,身體力行呼籲香港人向核電說不!
Sing和Po這對日籍夫婦上月首次出席尖沙咀、旺角等地舉行反核簽名運動,「這裏 (和大亞灣) 相距只有50公里,實在太近太危險,以為很多港人會出席」。結果只有寥寥一二十人,大失所望。Po又憶述,當日身邊有年青人派傳單。她問那人曾否聽過大亞灣,結果是他只知有這地方,卻不知有核電廠。她大為吃驚,更問那人知否附近有核電站。那年青人當然不知道,Po即時送上傳單講解核電的禍害。
出生及成長在充滿核發電設施的日本,Sing和Po多年來也沒有特別關注相關議題。Sing早在20年前大學生時代看過日本作者廣瀨隆(Hirose Takashi) 有關核電危機的書籍。不過,他當年忙著讀書和玩樂,常以為或者有其他人會有所行動,結果失去多年參與反核的機會,深感後悔,「覺得一定要透過身體做些事情 (Did something through our bodies)」。更直言,不單單遊說(persuade) 朋友核電有害,更希望令他們加入(enroll) 反核運動。又常在個人網誌(http://singkungfu.exblog.jp/14642508/)、朋友圈子中宣揚反核的訊息。
全職工作的太太Po也表示,從前在日本只會逛街、約朋友聚會、看看吃的買的東西。「311」後,她生活不再一樣。她積極留意核洩漏事態發展,又從網上搜集資料,核專有名詞如毫希沃特(mSv)或人體可接受水平等數據都琅琅上口。接受訪問當日亦帶上許多文件加以說明。她指現在東京和福島等核污染重災區的孕婦及小孩開始出現流鼻血徵狀(人體受到核輻射污染的常見病徵),沿岸的太平洋海域魚類都受到嚴重污染。這一切一切事實,令她更定意參加反核行動。
身為日本人,他們提到一個可悲的現實:雖然大家都知道核電廠建在居所附近有不良影響,但這些地區人口通常日漸稀少,就業率不足。若興建核電廠,既可解決就業問題,居民亦會從廠方得到生活津貼,於是他們答應。另一方面,Sing覺得因為歷史因素,明治維新後令國民形象上升,帶領日本進入現代化社會,所以國民一般都對相信政府官員,傳媒又往往是官方喉舌。結果大部分日本人都不能獲得事實真相,鮮有質疑核電的隱患。相反,災區的市民則終日活在惶恐之中,深怕五年十年後會患癌,或影響腹中胎兒。Po雖然本港生活,但在超市購物時,若貨品標明從日本進口,必定很小心檢查來源地,深怕「中招」。
訪問最後,他們希望香港人知道核電的禍害,「既然核電只佔去本港總電量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應該不難以其他能源代替。不要相信政府官員或核廠商說,無核電城市運作會出問題。」再者,他們都認為香港耗電量驚人,室內溫度輕常過低,特別是電影院,提升一兩度已有助節省能源,減低二氧化碳排放,減低對核電的依賴,齊齊向核電說不。